第17集:建立联系 (第2/3页)
化、隐蔽化、产业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1. 非法金融领域:以‘小额贷款’‘投资咨询’为幌子的机构(如鑫源贷、利通投资等),存在高额利息(月息普遍在10%-20%)、暴力催收(包括殴打、泼油漆、威胁恐吓等)行为,此类机构背后疑似存在统一组织,催收人员多为无业人员,统一着装、统一行动,具有明显的团伙特征。2. 地下经济领域:地下赌档隐蔽性强,多位于城中村废弃民房、郊区厂房内,设有专门放哨人员,赌资流向不明,部分赌档还存在放高利贷行为(俗称‘抽头放水’),据初步调查,此类赌档多由同一势力控制,定期向‘上级’缴纳‘管理费’。3. 基层经营领域:城南农贸市场、城北早市等区域,存在部分人员以‘维护秩序’为名,向摊贩强收‘管理费’(每月100-500元不等),拒绝缴纳者会遭到掀摊、殴打、威胁等报复,此类行为具有明显的欺行霸市特征,涉及人员与非法金融领域的催收人员存在交叉重叠。”
他没有直接点出“赵天霸”或“天霸实业”,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统一组织”“同一势力”指的是谁。他怕写得不够具体,又在每个问题下面加了案例:“案例1:2024年6月15日,城南农贸市场水产摊贩周建军,因拖欠鑫源贷‘借款’(本金2万元,月息25%),被三名催收人员殴打致轻微伤,摊位被掀翻,损失约5000元。案例2:2024年6月28日,特警大队突袭城东李家巷3号地下赌档,现场抓获赌徒23人,缴获赌资15.6万元,据赌徒供述,该赌档‘抽头’比例为10%,每月需向‘龙哥’缴纳50%的抽头资金。案例3:2024年7月5日,城北早市蔬菜摊贩张某某,因拒绝缴纳‘管理费’,摊位被泼红色油漆,蔬菜、水果被损毁,后因恐惧威胁,举家搬离凌源县。”
写完问题,他又分析了危害:“(二)问题危害:1. 侵害群众利益:此类行为直接导致多名摊贩、借款人遭受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部分群众因恐惧威胁被迫搬离,严重影响正常生活。2. 破坏市场秩序:强收‘管理费’、暴力催收等行为,导致部分合法经营者难以生存,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3. 侵蚀基层权威:群众遭遇侵害后,虽有报警,但部分案件因‘证据不足’‘当事人撤诉’等原因未能深入处理,导致群众对基层执法部门信任度下降,影响政府公信力。4. 滋生腐败风险:此类有组织活动能够长期存在,且多次逃避打击,疑似存在‘保护伞’,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温床。”
最后,他提出了具体建议,没有泛泛而谈,而是一条条列得很细:“三、社会治安整治行动建议。(一)组建专项工作组:建议由县委牵头,整合公安(经侦、刑侦、治安、特警)、市场监管、税务、银行、信访等部门力量,成立‘凌源县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工作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定期会商机制,避免‘各自为战’。(二)开展秘密侦查:针对非法金融、地下赌档、欺行霸市等重点领域,由特警大队牵头,联合刑侦、经侦部门,组建3-5人的秘密侦查小组,采用便衣侦查、线人渗透、资金追踪等方式,收集固定证据,避免打草惊蛇,待证据充分后再集中收网。(三)强化部门协作:1. 与市场监管部门协作,排查全县‘小额贷款’‘投资咨询’类机构,重点核查其经营范围、利率合规性,对违法违规机构依法吊销执照;2. 与税务部门协作,核查重点可疑企业(如涉及非法金融、地下赌档关联的企业)的纳税情况,寻找资金异常流动线索;3. 与银行协作,冻结违法违规机构的账户,追踪赌资、高利贷资金的流向,切断资金链条;4. 与信访部门协作,梳理群众反映的相关线索,建立‘线索台账’,逐一核查,保护举报人信息,避免举报人遭受报复。(四)加强基层防控:1. 在城南农贸市场、城北早市等重点区域,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实现24小时全覆盖;2. 发展‘摊贩信息员’,由特警队员定期与摊贩沟通,收集涉黑涉恶线索;3. 加强对无业人员、重点前科人员的动态管控,建立‘重点人员台账’,及时掌握其活动轨迹。(五)建立问责机制:对整治行动中不作为、慢作为、推诿扯皮的部门和个人,由县委督查室进行问责;对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保护伞’的人员,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报告写完时,已经是第二天晚上八点多了。办公室里很暗,只有桌上的台灯亮着,灯光照在纸上,雷杰的字迹刚劲有力,没有涂改的痕迹。他把报告仔细检查了三遍,确认每个案例都有卷宗支撑,每个建议都有可操作性,然后把报告放进一个牛皮纸信封里,密封好,在信封上写上“呈:中共凌源县委办公室 林书记亲启”。
他没有通过局里的渠道报送,而是第二天一早,亲自开车去了县委大楼,找到县委办的小周,把信封递给他:“麻烦你亲手交给林书记,这是特警大队的建议报告,比较紧急。”
小周接过信封,看了一眼上面的字,点点头:“雷大队放心,我这就给林书记送过去,保证不经过其他人手。”
雷杰点点头,转身离开了县委大楼。他知道,这份报告就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凌源县的“深潭”,接下来,就看会激起怎样的涟漪了。
林雪的办公室在县委大楼的顶层,下午五点多,同事们大多已经下班了,只有她还在加班。桌上的咖啡已经凉了,旁边堆着一摞信访件,最上面的是王大爷写的第二封信,里面说他现在只能在家做豆腐,偷偷卖给邻居,怕被人发现。
“林书记,这是特警大队雷杰大队长送来的报告,他特意交代要您亲启。”小周轻轻推开门,把牛皮纸信封放在林雪面前,“我没经过其他人手,直接给您送过来了。”
“辛苦你了,先下班吧。”林雪拿起信封,对小周笑了笑。
小周点点头,轻轻带上门,离开了办公室。
林雪拆开信封,拿出里面的报告。报告没有用华丽的信纸,就是普通的A4纸,字迹是手写的,刚劲有力,没有任何涂改,看起来很规整。她先看了开头的工作开展情况,数据很详细,甚至连训练时长、合格率都精确到个位数,她忍不住点了点头——这个雷杰,做事很扎实,不是那种只会说空话的人。
接着,她看到了“当前我县社会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部分。当看到“有组织化、隐蔽化、产业化”这几个词时,她的眉头皱了起来;看到周建军、张叔的案例时,她拿起旁边的信访件,对比了一下,发现报告里的案例和信访件里的内容完全吻合;看到“疑似存在保护伞”时,她的手指停了下来,眼神变得凝重。
她想起上次和郭勇谈话时,郭勇含糊其辞的样子;想起马文斌在座谈会上刻意回避“敏感问题”的态度;想起那些被迫搬离的群众,他们的恐惧和无助,都被雷杰写进了报告里。这份报告,没有回避任何问题,没有粉饰太平,而是把凌源县的治安“伤疤”赤裸裸地揭开了,这份勇气,让她很意外,也很欣赏。
她继续往下看,看到“社会治安整治行动建议”时,眼睛亮了起来。雷杰提出的建议很具体,不是“加强巡逻”“加大打击力度”这种空话,而是组建专项工作组、开展秘密侦查、强化部门协作、加强基层防控、建立问责机制,每一条都有可操作性,甚至连秘密侦查小组的人数、“摊贩信息员”的设置都想到了,可见他是真的深入思考过,不是随便应付。
她把报告放在桌上,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窗外,凌源县的夜景很繁华,街道上的路灯亮了起来,像一条金色的带子;远处的天霸大厦灯火通明,在夜色里格外显眼。她想起雷杰在围堵事件中那坚定的眼神,想起他在报告里写的“穿了这身警服,就不能只想着平安无事”,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清晰的判断——雷杰,是那个能帮她打破凌源僵局的人。
但她也知道,雷杰的处境很危险。他要查的,不仅是赵天霸的势力,还有背后的保护伞,这些人在凌源县盘根错节,关系复杂,雷杰一个外来的特警大队长,单打独斗,很容易被打压。她需要帮他,但不能太明显,否则会引起对方的警惕,甚至可能把自己也卷进去。
接下来的两天,林雪一直在思考怎么和雷杰建立联系。直接找他谈话,太引人注目;通过郭勇转达,又怕消息被截留。最后,她决定以“调研基层公安装备建设”的名义,去特警大队一趟,这样既合理,又能和雷杰单独接触。
周五上午九点,林雪的车队准时到达县公安局。郭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