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这个迷宫要让诸国跪地求饶! (第1/3页)
鱼骨庙完成,林叶没有丝毫的停歇,立马开始了接下来的工作。
他不急着开始设计最核心的周文王墓,而是从鱼骨庙周围的地形上动手脚。
龙岭迷窟这个迷宫和其他的都不一样,之所以能叫迷窟,就是因为“幽灵冢”的设计。
所谓幽灵冢,便是像幽灵一样琢磨不透,看得到却抓不到,变幻莫测 。
通过各种巧妙设计,让这个迷宫不断处于变化的过程中,时有时无,地图不断变化。
这一刻你还能看到出口,下一刻出口就莫名其妙的消失,各种原本不存在的摆设会突然出现。
整个墓室不断在西周和唐代的布景中转化,就和一个墓室的幽灵附着到另外一个墓室上一般。
如果不懂行的探险者看到,就会觉得是闹鬼了。
当然这些都是玄乎的东西,如果放在设计层面来说,本质上就是让墓穴在地上不断旋转。
这个逻辑,很像林叶前世爱玩的一款叫黑神话的游戏里的一场地图:浮屠塔。
两层套筒结构,然后通过旋转,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动力来源其实是通过地下水流推动机关结构。
要设计这个东西,首先需要一个可以引导气势转化的地下泉眼棺材涌,也是整个迷宫的动力核心。
“在于鱼骨庙下方100米的位置,设置一个水池泉眼。”
“另外,在鱼骨庙的周围的区域,挖一些土壳子。”
“这一切都是为了将后续的墓穴满足幽灵冢的独特机制和内藏眢的顶级风水格局。”
地下泉眼棺材涌不到一分钟便被创造出来。
地下泉眼活水不断涌出,恒定泉眼,让整个地脉形成器储之象。
这东西一旦定位完成,那"源自天,若水之波"的内藏眢格局也就形成了!
内藏眢是顶级风水格局,所谓"巨鼎盖大地"、巨浪裹天下"。
巨鼎就是那鱼骨庙,巨浪便是这地下泉眼。
…………
而“土壳子”是盗墓里面的俗语,指的是可以不断下陷的隐藏洞穴,类似流沙、沼泽。
每一个土壳子下面都会延伸出一个地道。
得益于黄土地的特殊土质结构,这种机关是很容易设置的。
除了迷宫在不断变化,通往文王墓的地道也在不断变幻。
林叶用手在龙岭之上勾勒起来,很快蔓延纵横的地道便在鱼骨庙下生成出来了。
长舒一口气,林叶看了一眼时间。
只过去了一个半小时而已。
距离迷宫设计的限定时间还早的很。
一切外场设计都完成了,接下来便是最精髓的墓穴设计。
鱼骨庙下层层地道,其中主干地道有两条,一条通往未完工的唐代公主墓,一条通往文王墓。
多墓共存,是龙岭迷窟最诡异的地方。
按照时间线来说,最早肯定是先是有的周文王墓。
周文山能选的墓穴,自然风水极佳。
近千年后,唐代时期准备把一位公主的墓穴挖在这里时,却发现这里已经名花有主了。
建墓最忌讳的就是风水共占,所以唐代那伙人墓修到一半就撤离了,等于是留下了半个墓。
后来,唐代的相术大师李淳风也找到了这个墓穴。
文王墓的设计因为年代原因其实比较简陋。
为了防止后人盗取文王墓,他又给这个墓穴加了很多唐代更先进的机关。
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周文王这个老祖宗不被打扰。
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就是因为李淳风当年被唐太宗要求寻找雮尘珠,他通过推演得到了雮尘珠的下落就是古滇国,并把这些信息用特殊的语言写在龟背上,名为龙骨天书。
代代帝王都渴求雮尘珠,但殊不知雮尘珠的奇妙不是凡人能够参悟的,一旦让这魔珠问世,反而会对天下造成不好的影响。
考虑到雮尘珠会对这个世界产生不好的影响,李淳风并没有把真相告诉唐太宗,甚至还把龙骨天书藏在了文王墓里。
改造出这么一个玄妙无比的墓穴,就是为了防止后人得到雮尘珠的线索。
再然后,来到几千年后,陈玉楼和金算盘为了盗文王墓,特别修建了一个鱼骨庙。
但结局是金算盘根本破不了李淳风的机关,惨死在自己挖的盗洞之中。
不过这是历史上的故事,对于林叶来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