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包子 (第2/3页)
——晚霞一抹,被风撕成细条。
“娘,今儿晚饭我来。”
“好。”
夜将深,院里只剩火舌在灶膛里跳。她把明早要用的“起锅香”又配了一小盏,封好。
柳氏把昨晚洗净晾干的韭菜收进竹匾,手脚利落;周玉明抱着竹篓在门口蹦跶,眼睛亮得像两颗灯;周临安把昨晚抄的账合上,搁在柜里,提了个小布袋,“嫂子,钱换成小面额了,找零方便。”
“好。”孟鸢把醒到位的面一分再分,擀薄、刷油、叠层、卷起,再压开——层次在手心里一圈圈长出来。肉馅再细剁两刀,葱姜水三次打入,盐度稳;韭菜临拌,点了一撮“起锅香”,花椒八角压到了几乎闻不出的地步,只在热油时轻轻顶一下,把肉香“举高”。
第一炉试锅,薄壳一落,“呲啦”声起,香就沿着锅沿升上来。
柳氏尝一小口,点头,“还是昨天那股稳香。”
“走吧。”孟鸢把炉、面、馅、油、木签一一装车,系牢。牛车“得儿、得儿”摇出巷口,东边天际才泛出一线鱼肚白。
东巷口今日的人更多。门柱上昨晚那张“西街擂台”的宣纸依旧在,纸角被晨风吹得翻翻响。
“来了!”
“今儿得早,不然又排不上!”
“昨日那‘三递香’我回去还念叨半宿呢。”
李福已经在,衣摆熨帖,手里提着空食盒。“小娘子,老规矩。”
“二十只,热的。”孟鸢把昨夜先烙的一篓递过去。李福掂了掂,笑意藏不住,“老爷说,‘此香齐整’,今儿我多排一会儿,让后头别挤。”
纱布一揭,热气扑面,第一锅下锅。
“还是三文、两文!”
“没涨价!”
“良心摊!”人群里有人笑,接话利落。
铲起、翻面、压边、起锅;薄脆一响,“咔”的声音像扣在心尖上。
“给我四个!”
“我两个,孩子一个小的!”
“素的来两个,我婆婆牙口不好!”
书生又来了两个,昨儿写“香有三递”的那位今日一边排队一边念——“香不乱、味不争、口不腻。”旁边的老脚夫接话:“吃得我快步都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