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烧麦 (第1/3页)
“临安,你先把号牌拿去分,学子们可得按序。”她低声吩咐。
周临安点头,转身把写好的木牌递给几个好奇凑过来的书童。
那些书童见有得忙活,立刻笑嘻嘻地帮着发号,很快前面就排起了小队。
柳氏拎着布巾,把案板又擦了一遍。她心里紧张得很,毕竟这里不是渡口,而是书院门前。她低声嘀咕:“人家都是念书的,咱这摊子会不会惹眼?”
孟鸢只是笑,把话压低:“读书人也是人,也要吃早饭。能留得住他们的胃,自然也能留得住他们的心。”
说话间,锅里的水已经烧开。
孟鸢将笼布抖开,先空蒸一会儿,让布吃透热气,这样后头蒸的时候,包子才不会出水沾皮。
盖子揭开的一瞬间,白雾如云般翻涌,浓香瞬间涌向人群。
最先飘出来的是鲜肉的醇厚。
猪肉馅里掺了皮冻,热汽一逼,汤意透过薄皮泛着亮光。
站在最前的学子不由得咽了口唾沫,伸手夹了一个,小心地嘬了一口汤,立刻眼睛一亮。
“真鲜!比我家常吃的馒头强太多了!”他忍不住开口。
旁边几个等着的学子立刻挤上前来。有人咬了一口鸡丁香菇的,鸡肉紧致,香菇厚香扑鼻,混着蒜醋的味儿,直接把腥气压住,只余一口爽利。
也有女学生拿了素三鲜,咬下去鸡蛋柔嫩,韭菜清香,木耳脆口,她惊讶地低呼:“素的也能这般好吃?”
更有人挑了虾皮笋鲜,第一口下去,虾皮的鲜香像是炸开在嘴里,笋丁咯吱作响,皮冻又在底下悄悄压着味道,几样合在一起,竟像在嘴里唱了一支小曲。
“再来两个!”那书生一拍大腿,干脆利落地喊。
山门外的气氛很快热闹起来。排队的人越聚越多,甚至连原本只是路过的挑担脚夫也被香味勾得停下了脚步。
“这摊子是新来的?”有人小声问。
“嗯,牌子上写着孟家包。”
“怪不得!我在渡口听人说过,没想到竟然跑到书院来了!”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甚至有人打趣:“若是每日能在山门口吃上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