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 明暻大和尚  北宋小饭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6 明暻大和尚 (第2/3页)

笑。

    院里唱过开经偈,开始念《地藏经》,大师父那双眼睛睁开时真如一漾秋水,庄严又淡漠。

    可真好看呐。

    她在这里头一次见不为生活发愁的人,闲得都当和尚了。

    黄娘子并院里其他几家娘子也帮着戚娘子忙前忙后。

    她收回视线,让宁姐儿添柴,这蒸蛋糕要全程大火。

    她准备给自己的馒头增加一种馅料。

    都卖甜的容易形成刻板印象。她得甜咸兼备才行。

    冬日里菜蔬有限,最能买到的是菘菜和芦菔,——也就是萝卜。这时候有韭黄,但价贵,买不起。百姓多吃腌菜、酱辣菜。

    她已经想好了,就做肉沫豆腐包。

    豆腐价贱,四文钱就能买一块。

    她先将豆腐切成丁,泡水里去豆腥味。

    然后将肥瘦肉剁成沫,分成两半。

    六十文买一斤猪肉,黄娘子直心疼。

    肉沫剁好,鸡子糕也出锅了。

    屋子里弥漫着鸡蛋和红枣甜滋滋的味儿。

    宁姐儿站起来,趴在灶上,使劲往鸡子糕上吸鼻子,满眼渴望,眼睛一眨不眨,“二姐儿,鸡子糕也太好吃了。”

    允哥儿不知什么时候脱离黄娘子盯梢,偷偷跑来了,趴在门上,一双黑葡萄似的眼睛,湿漉漉的。

    黄樱看了眼院中,法事快结束了。

    她将布帘子放下,把允哥儿牵进来,摸摸他额头,“还好没发热,可不能一个人往外头跑。”

    允哥儿乖乖道:“嗯。”

    她手里垫着布巾子,将鸡子糕拿出来,脱模了两个,用油纸托着,放到两个小娃娃的手里,“坐着吃罢。”

    允哥儿咽了咽口水,抿唇推回来,“要卖钱。”

    三姐儿这次也不敢了。她知道柴贵,鸡子也贵。这鸡子糕吃了就没法卖钱。

    “三姐儿下午吃炊饼了,还不饿。”小丫头一脸不舍,摸摸肚子,给她瞧。

    “快吃。”黄樱给他们掰开,“这下不能卖钱了。”

    “我帮二姐儿尝。”宁姐儿麻利地将蛋糕塞进嘴里,笑得露出两个小酒窝,“真好吃,肯定好多好多人买。”

    允哥儿:“嗯!”

    黄樱摸摸小娃娃的头,真可爱。

    她将锅里的热水盛出来,添了把柴。

    剁好的肉沫,一半放锅里炒出油来,放姜末、大葱末、酱油、胡椒粉、花椒粉、大酱、白糖、盐,炒干水分,将肉的焦香、酱料香味充分煸出来,再放豆腐进去炒。

    刚吃完鸡子糕的两个小娃娃,趴在灶台边,满脸陶醉,“好香。”

    黄樱将炒好的豆腐肉沫盛出来,舀了一勺,吹了吹,一人喂一勺。

    小丫头忍着烫,不停吸溜,跳着道,“好好吃,二姐儿做的好好吃!”

    允哥儿低着头,一只小手在下巴下面接着,小脸红彤彤的,吸溜着舌头,“真好次。”

    黄樱尝了一口,肉沫炒到带点焦香,油将表皮煸到微干,酱料的味儿绝了,这是她的秘制肉馅,拌鞋底子都好吃。

    她趁着锅底的油,倒了一碗米进去煮。

    北宋引进占城稻,产量高,米价不贵,但“珍珠米”这种白粳米只上等人家三餐吃。

    寻常人家吃的是便宜的糙米。

    这米色泽莹白,是她空间里拿的东北大米,属于上等粳米,米铺一斤卖十文,够买五六斤糙米的。

    苏玉娘看她买了这米,没把她念得耳朵起茧。

    她盖上锅盖先闷着。

    趁着肉沫晾凉的间隙,她将另一半肉馅分几次打入葱姜花椒水,然后将炒的肉沫倒进去混匀。

    等包的时候拌入葱花就完成了。葱花不能提前放,不然会发臭。

    米饭焖得差不多,将腊肠和豆腐摆上去,淋一圈她调好的酱汁,沿着锅边再淋一圈油。

    她这腊肠是五香味儿的,用的上好农家黑猪肉,肥瘦相间,用花椒叶熏过,带着花椒叶淡淡的清香,特别好吃。

    锅里的水焖干了,腊肠的香味儿、油滋啦的味儿,满屋飘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