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2/3页)
,辽东的军饷已经拨付了一百万两,粮草也运了十万石,但还在路上,估计要十天才能到达宁远。若是锦州在十天内被攻破,粮草和军饷就会落入后金手中!”
崇祯皱了皱眉。锦州是宁远的屏障,若是锦州失守,宁远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袁崇焕的“五年复辽”大计也会泡汤!
“黄首辅,你怎么看?”崇祯问道。
黄立极躬身道:“陛下,臣认为,当务之急是派援兵支援锦州。京营还有五万兵马,可以派三万兵马,由总兵满桂率领,日夜兼程驰援锦州;另外,命山东巡抚李精白率领两万兵马,从山东出发,攻打后金的后方,牵制皇太极的兵力。这样,内外夹击,或许能解锦州之围。”
崇祯点了点头:“好!就按黄首辅说的办!王在晋,你立刻拟旨,命满桂率领三万京营兵马,即刻启程驰援锦州;命李精白率领两万山东兵马,攻打后金后方;另外,命毕自严加快粮草和军饷的运输速度,务必在七天内送到宁远!”
“臣遵旨!”王在晋和毕自严躬身应下。
就在这时,小太监进来禀报:“陛下,东林党人钱谦益、钱龙锡求见,说有要事禀报。”
崇祯皱了皱眉:“让他们进来。”
钱谦益和钱龙锡走进来,刚进殿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齐声喊道:“臣钱谦益(钱龙锡),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你们起来吧。”崇祯语气冷淡,“说吧,找朕有什么事?”
钱谦益站起身,往前迈了一步,躬身道:“陛下,臣听闻皇太极率领八万铁骑攻打辽东,袁崇焕虽然击退了后金,但损失惨重,还让皇太极包围了锦州。臣认为,袁崇焕徒有虚名,根本不是皇太极的对手!陛下当初不该把辽东的军政大权都交给袁崇焕,更不该赐他尚方宝剑!如今辽东战事吃紧,臣恳请陛下收回袁崇焕的兵权,派一名监军去辽东,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钱龙锡也道:“陛下,钱谦益所言极是!袁崇焕在辽东独断专行,斩杀了不少朝廷任命的官员,还私自和蒙古部落贸易,恐怕有通敌之嫌!臣恳请陛下彻查袁崇焕!”
崇祯坐在龙椅上,眼神越来越冷。这些东林党人,真是唯恐天下不乱!袁崇焕在辽东浴血奋战,他们不仅不支持,反而在这里挑拨离间,想趁机夺取兵权!
“你们说完了?”崇祯语气冰冷,“朕问你们,谁能替袁崇焕去守辽东?谁能保证守住锦州?若是你们中有谁能做到,朕立刻把兵权交给你们!”
钱谦益和钱龙锡瞬间沉默下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敢说话。他们都是文官,只会空谈,哪里懂军事?哪里敢去守辽东?
“陛下,臣等不是质疑袁崇焕的忠心,只是觉得……觉得他权力太大,容易滋生野心。”钱谦益硬着头皮道。
“野心?”崇祯猛地一拍书案,厉声喝道,“袁崇焕在宁远杀退皇太极,守住了大明的门户,这就是他的野心?你们在京城挑拨离间,阻碍援军和粮草的运输,这就是你们的忠心?朕告诉你们,袁崇焕是朕亲自选定的蓟辽督师,他的权力是朕给的!谁敢再在朕面前说袁崇焕的坏话,谁敢再阻碍辽东战事,朕就治谁的罪!”
钱谦益和钱龙锡吓得赶紧跪倒在地,浑身发抖:“臣等……臣等不敢!”
“滚!”崇祯厉声喝道。
钱谦益和钱龙锡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退出了文华殿。
看着他们狼狈的背影,崇祯心里一阵火气。这些东林党人,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陛下,您别生气,气坏了身子不值当。”王承恩赶紧上前劝道。
崇祯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怒火:“传朕的旨意,让锦衣卫密切监视钱谦益、钱龙锡等人的动向,若是他们再敢私下散布谣言,阻碍辽东战事,立刻拿下!”
“奴才遵旨!”王承恩躬身应下。
就在这时,小太监进来禀报:“陛下,辽东急报!袁崇焕派人送来的!”
崇祯心里一紧,赶紧说道:“呈上来!”
小太监递上急报。崇祯打开一看,脸上露出了笑容。急报上写着:祖大寿率领五千兵马抵达锦州城外,虚张声势,假装要攻打后金大营。皇太极以为袁崇焕派来了主力援兵,心里害怕,不敢再全力攻打锦州,只是派兵把锦州围了起来,暂时停止了进攻。赵率教趁机整顿兵马,修复城墙,锦州的防守更稳固了。
“太好了!”崇祯激动地把急报递给王承恩,“你看,袁崇焕真是有谋略!祖大寿的五千兵马,就牵制住了皇太极的六万铁骑!”
王承恩接过急报看了一遍,也开心地笑了:“陛下英明!袁崇焕真是个难得的将才!”
崇祯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夕阳。夕阳把天空染成了金黄色,格外好看。锦州之围暂时缓解,满桂的三万京营兵马已经启程,李精白的两万山东兵马也在准备,粮草和军饷也在加快运输——辽东的局势,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可他不知道,皇太极并没有放弃攻打锦州,而是在暗中准备更猛烈的进攻。他已经派人去联络蒙古科尔沁部,让他们再派两万骑兵来支援,准备在三天后,对锦州发动总攻!
十一月初五,蒙古科尔沁部的两万骑兵抵达锦州城外,和皇太极的六万铁骑汇合,总兵力达到了八万。皇太极见兵力充足,决定对锦州发动总攻。
当天清晨,皇太极率领八万铁骑,分成四队,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同时向锦州城发起进攻。城上的赵率教指挥守军奋力抵抗,红衣大炮、弓箭、滚木礌石一起用上,后金骑兵倒下一批又一批,可还是像潮水似的往城上冲。
“杀!”皇太极亲自擂鼓助威,声音洪亮。
后金骑兵士气大振,拼命向城下冲。有的骑兵爬上了城头,和守军展开激战;有的骑兵则用大锤砸城门,城门已经被砸得摇摇欲坠。
赵率教手持长刀,亲自在城头杀敌,身上已经被鲜血染红。他知道,锦州城不能丢,若是丢了锦州,宁远就会陷入孤立,辽东就会失守!
“兄弟们,守住锦州!为了大明,为了陛下,杀!”赵率教大声喊道。
“杀!”城上的守军齐声呐喊,拼命杀敌。
就在锦州城快要被攻破的时候,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满桂率领的三万京营兵马到了!
满桂是大明的老将,久经沙场,作战勇猛。他见锦州城被围,立刻率领三万京营兵马,向皇太极的后金大营发起进攻。
皇太极正在指挥骑兵攻打锦州城,突然听到身后传来喊杀声,回头一看,只见三万大明骑兵正向他的大营冲来。他心里一惊,赶紧下令:“撤军!回援大营!”
后金骑兵听到撤军的命令,赶紧往后退去。赵率教见后金撤军,趁机率领守军从城里冲出来,和满桂的兵马汇合,一起追杀后金骑兵。
皇太极的后金骑兵腹背受敌,顿时乱作一团,被杀得溃不成军。皇太极见大势已去,只能率领残兵,狼狈地向草原方向撤退。
这场锦州之战,后金损失了三万多骑兵,蒙古科尔沁部的两万骑兵也损失了一万多,而大明这边,锦州守军损失五千人,满桂的京营兵马损失三千人,总体来说,是一场大胜!
十一月初七,袁崇焕收到了锦州大捷的消息,赶紧派人快马去京城,向崇祯皇帝禀报战况。
十一月初十,捷报传到京城。崇祯皇帝正在文华殿和大臣们商量国事,听到捷报后,激动得立刻从龙椅上站起来,大声说道:“好!好一个袁崇焕!好一个赵率教!好一个满桂!他们打赢了!锦州保住了!辽东保住了!”
大臣们也都激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跪倒在地:“陛下圣明!大明万岁!”
崇祯看着满朝文武激动的模样,心里充满了自豪感。这是他登基以来,大明对后金取得的最大胜利!不仅守住了锦州和宁远,还重创了皇太极的主力,让后金短时间内再也无力攻打辽东!
“传朕的旨意!”崇祯语气激昂,“袁崇焕调度有方,赏白银五万两,升为太子太保,继续担任蓟辽督师;赵率教死守锦州,赏白银三万两,升为左都督;满桂驰援有功,赏白银两万两,升为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所有参战将士,一律赏银二两,战死将士的家属,由朝廷发放抚恤金,每家白银五十两!”
“臣等遵旨!”大臣们齐声应下,声音洪亮。
崇祯又道:“毕自严,你立刻从国库拨白银一百万两,作为辽东军饷,再运二十万石粮草,送往宁远和锦州,犒劳将士们!另外,命人在京城张贴告示,把辽东大捷的消息传遍天下,让百姓们都知道,我大明将士勇猛善战,后金不足为惧!”
“臣遵旨!”毕自严躬身应下,心里乐开了花——如今国库充盈,再也不用为军饷粮草发愁了。
当天下午,京城的大街小巷都贴满了辽东大捷的告示。百姓们围在告示前,争相阅读,个个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有的百姓还自发地在家门口挂起了红灯笼,庆祝大明打了胜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