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7章 张胜安说  盗笔:在张家打黑工的日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317章 张胜安说 (第1/3页)

    在张家人接受的教育里,大事面前,很多东西都可以舍弃,包括自己。

    这种教育在蛮荒时期,是出于野蛮的人祭文化。后来变成了刻在骨子里的思想。在战国时期,接受过各种思想感染的张家也如几千年后的今天发生过分歧,但最终演变成了更坚固的群体。

    这种诞生于野蛮的思想,又逐渐走向人文主义。在舍弃之上,生出了一些基于情感的考量。

    这些情感给冰冷的取舍裹上温情的外衣,纠缠几千年变成了今天这样温柔的果决。

    几乎所有张家人都知道,跟着张瑞山继续留守东北的族人结局不会太好。连当年发动清洗的领头人都要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何况跟随他的族人?

    他们不可能叛出张家,也绝无可能再和其他张家人生活在一起。张瑞山的流放,并非出于一时的痛苦。

    他看的很长远。

    假如自己心慈手软,让这些人跟着去香港。族内好不容易平息的怒火绝对会再次点燃。不要小看张家人的愤怒,在情绪失控的状态下,没人知道自己会干出什么荒唐事。

    这种情绪很容易被利用,假如出了问题,那都是功亏一篑。

    在他死之前,北部档案馆还在外活跃的部分特务被召回。当时还能在外活跃的特务无一不是北部档案馆仅存的年轻人,身手也不差。

    张瑞山将他们召回,一部分原因是当时的日本人在东北格外猖狂,老宅确实需要人手回防。一部分原因则是这些人如果断联在外,也是个麻烦事。

    说的残酷一些。他们就是死,也要死在老宅里。

    至少张瑞山得知道他们是死在了这里。

    族人们在死之前会想办法回家,这也算全了大家的心愿。趁着还能走,落叶归根。这是好结局。

    在张瑞山的日记里,张海桐就看见他特意写过一段内容:

    张胜晴说,这样安排很好。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只是说不同做孤魂野鬼,比死在外面籍籍无名强。

    他呸了两声,说我怎么不想点好,天天死不死的。

    我其实已经有点累了。总觉得大限将至。我父亲死的最早,然后是我母亲,最后是兄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