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2章 间奏·落脚地  盗笔:在张家打黑工的日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32章 间奏·落脚地 (第1/3页)

    白天的城市总是喧嚣。

    嘈杂的街上到处都有摊贩。这地方大概是个市场,除了卖东西的小老板,还有脖子上挂着牌子的工人。

    这些工人牌子上写着“刮大白”、“木工”、“搬运”等字样。如果有人需要,就会上前交流。假如价格合适,留个号码,马上就能开工。

    不仅是这里,有些人流量大的路口也有这种人。既视感很强,然而生存面前,这些都微不足道。

    张家并没有土夫子嘴里经常说的那种“盘口”。他们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市场”,也基本不销货。

    张家有自己的家族产业,各类实体公司和虚拟公司都有。目前主要以实体公司为主,比如制造业和食品行业。

    他们还有自己的酒店、饭店各类生意。有些是族人为了方便潜伏随手开的,就为了打个掩护,有些则是族里或者各个档案馆有意开发。

    就像董家的海上航运,现在也做国际贸易。

    西部档案馆有自己的糖厂。

    东部档案馆包括海外张家和香港张家,都有自己的产业和公司,甚至逐渐集团化。

    北部档案馆当年遭受重创,张家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重振旗鼓。档案馆新址仍然在吉林,但不在老宅。

    北部档案馆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流动性的。他们的产业也多是维持在收支平衡状态,甚至还有负的。

    可以说是唯一一个无法实现自给自足的分部。

    这个是历史原因,短期内改变不了。破罐破摔,破烂车破开。能用先用着,也不缺那仨瓜俩枣。

    杭州这里也有一个联络人的产业,他有好几个铺子的房产证。有的空着有的开张,主要是做一些珠宝和古董生意。

    张海桐从他那里拿了一个铺子。

    他问张海楼:“有没想过做什么生意?”

    张海楼还真没想过,从前的规划里根本没有经商这个选择。于是反问:“桐叔,你有没有想过开什么?”

    张海楼一瞬间想过很多。他先想了一下张海侠的爱好,发觉他这个人过于理智,实在没什么能拿来开店的爱好。

    毕竟这家伙连吃饭的偏好都不太明显,属于非常好养活的那一类。

    何况他们出生的那个年代,本来也没有挑食的资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