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速通江州,剑指京城(本卷终) (第1/3页)
“这些人输都不知道怎么输的,也是可怜。”张阿牛的语气也有些复杂。
连山信提醒道:“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自古如此。大人,您还是不要可怜他们了,多可怜可怜自己吧。千面在您的追杀下居然跑去了京城,还对陛下造成了重创,您责无旁贷啊。”
张阿牛:“……”
艹。
他突然反应了过来。
猛然看向汪公公。
“汪公公,陛下怎么说?”
汪公公诧异的看了连山信一眼。
他这次来江州,肩负着三个任务。
处置金鳞盟和江州刺史的任务,他都和张阿牛交底了。
但是问责天剑的事情,他还没有和张阿牛说。
毕竟他在江州的任务,还需要张阿牛帮助。
虽然汪公公是代表皇帝来的,但他很清楚,皇权是皇权,他是他。
想当然的以为钦差大臣去了地方就能一言九鼎,那是扯淡,这些年大禹被坑乃至被杀的钦差大臣不在少数。
大禹毕竟是一个武者遍地的封建王朝,武力越强的人,往往越有胆魄。毕竟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这些人去刺杀皇帝的勇气是没有的,千面还是太有含金量了。但是这些人去杀钦差大臣的勇气他们真的有,而且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
汪公公对此心知肚明。
不说其他的,就天剑敢刺瞎公主双眼的暴脾气,他就不觉得天剑会真的向他低头。
所以他将问责天剑的事情选择了先按下不表。
没想到天剑没反应过来,居然被天剑手下一个小兵提前发现了。
话已经说到这里,再隐瞒就不合适了,有利用天剑的嫌疑,所以汪公公实言相告:“陛下确实很生气,让我责问天剑大人,是如何追杀千面的?有没有故意懈怠养寇自重的嫌疑?”
张阿牛再次骂娘:“千面那是说抓就能抓的吗?陛下那种实力,再加上老汪你从旁护卫,还不是一样被千面近了身又逃走了?连陛下都没能留下千面,我何德何能?”
汪公公轻咳了一声,解释道:“我并未见过千面,陛下出事的时候,我在皇庄外面。后来,就再也发现不了他了。千面这厮千变万化,在隐匿行迹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天剑大人这次确实有些无妄之灾,我相信陛下也只是一时气愤,冷静下来之后也不会真的问责大人,毕竟您和江刺史犯的事情还是不太一样。”
江刺史是陷入了二皇子通魔谋反的事情。
张阿牛最多算玩忽职守,工作不力。
陛下君恩了千面,这件事情肯定不能是陛下的错,一定要有人负责。
不过以天剑的咖位,以及千面的战绩,最重要的是有二皇子一党挡在前面,还轮不到天剑当这个替罪羊。
张阿牛也意识到了这点,逐渐冷静了下来:“还好陛下身边有老汪你这样的明眼人,不至于让我被奸人所害。不过千面一日不除,陛下的心结就一日难解。老汪,我为你介绍一位少年英雄。若要擒拿千面,他会是比我更有用的神剑。”
“哦?”汪公公来了兴趣。
千面的实力在他看来也就那样,一对一他有把握吊打千面。
但是千面的神秘,在所有大宗师当中都能保五争三,一对一他毫无把握抓住千面。
打败千面和擒拿千面,是截然不同的难度。
“还有人能擒拿千面?是哪一位少年英雄?”
“正是他,我看好他成为将来的‘天眼’,在九天中有一席之地。”
张阿牛抬了连山信一手。
连山信又惊又喜。
他没想过这么早就卷入神京城的风波,尤其是政治风波。
神仙打架,余波就容易炸死凡人,比如现在,江州官场和武林就是被神京城的妖精打架余波给炸翻的。
但是现在有一个接触大佬的机会,还是另一个大佬举荐的,你也不能不识好歹。
无论怎么看,这也不是一件坏事,可以提前积攒政治资源。
所以连山信重新和汪公公认识了一下:“汪公公,在下连山信,是江州第一个主动投奔加入九天的新人,曾经看破过两次千面的伪装。”
“两次看破了千面?”汪公公瞬间动容。
他都做不到这一点。
“可是真的?”
质疑脱口而出,汪公公就自故自的给出了答案:“必然是真的,天剑大人不会拿这种事情骗我。连山信?好姓氏,好少年啊。”
说到这里,汪公公毫不掩饰自己的赞许:“不愧是神农后人,少年英雄,九天后继有人。”
连山信感觉大佬说话就是好听,不愧是专业伺候皇上给榜一大哥拍马屁的。
会说话就该多说点。
当然,他也赶紧谦虚道:“神农尝百草活人无数,连山氏传到现在只是一个姓氏,实在是很难和上古炎帝扯上关系。”
汪公公指点道:“不用谦虚,我在皇宫内读了很多藏书,对上古时期的历史有所了解。上古时期,我们人族远没有现如今的风光。那时百族林立,龙凤麒麟不在少数。后来仙道大昌,人族崛起,但危机也从未断绝。能历经考验血脉传承至今的人族,祖上多少都沾点仙神血脉。命不够硬的,早就断子绝孙了。”
连山信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如此,若非公公指点,我都不知其中内幕。”
才怪。
上辈子他就知道,谁家祖上扒拉扒拉,肯定都出过帝王将相。
祖上不够显赫的,根本熬不过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瘟疫、战争、自然灾害等一系列的天灾人祸。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要以为现在你很平凡,你的祖上就也很平凡。
不过这不应该是一个江州十八岁清纯少年知道的东西。
所以他要虚心受教。
很多没有坏心思的老登,就喜欢以过来人的姿态指点年轻人。假如这个老登又有钱又有权,那你最好就乖乖听着。
连山信就很乖。
对连山信如此态度,汪公公显然也很受用:“你毕竟从小生活在江州,眼界没有打开很正常。他日去了神京城,多读些书就好了。若是九天总部没有的,你也可以来寻我借。皇宫内的藏书,的确比九天更丰富一些。我当年辞了天位入皇宫做供奉,就有这个原因。”
“原来公公当年差点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