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剑啸南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十二章 (第3/3页)

接过红薯,咬了一口,甜汁顺着嘴角淌。就听老赵又说:“朕打算下道诏,让江南、两浙的州府多种些占城稻,江北各州就广种红薯、水稻,参杂着种,万一遭了灾,百姓也有口吃的。再让户部设个常平仓,丰收时高价收粮,饥荒时平价放粮,不能让百姓饿肚子。”

    “陛下此举,真是百姓之福!”薛居正放下红薯,拱手道,“臣这就把这话记下来,让后世都知道陛下的仁政。”

    “别光记朕,记上老李,记上石守信他们,记上所有帮百姓种红薯的人。”老赵摸了摸怀里的焦红薯皮,“这大宋的治世,不是朕一个人能撑起来的,是一炉炉红薯、一滴滴汗水堆出来的。”

    薛居正提笔在纸上飞快记录,笔尖划过纸面的声响,混着烤炉里的炭火声,格外清亮。范质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笑道:“陛下,再过几年,这皇宫里的红薯该吃不完了,史书上怕是要写‘宋太祖皇宫种薯,天下大治’了。”

    “要写就写‘红薯熟,天下安’。”老赵咬了口红薯,笑得满足。

    夕阳西下时,皇宫里的红薯苗在风里晃悠,田垄边的木牌上,柴宗训歪歪扭扭写着“大宋第一块红薯田”。偏院的烤炉还烧着,甜香飘出皇宫,飘向汴梁的田野。薛居正抱着起居注往史官院走,本子上除了帝王日常,还多了一行娟秀的字:“上于宫中种薯,谕群臣:治世先足食,足食先种薯。”

    这行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比任何诏书都实在——它记下了一位帝王的初心,也记下了大宋最温暖的治世底色。

    本章结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