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9章 合理分配 (第3/3页)
样,激动得热泪盈眶。
许多人家对着县衙方向磕头,称陈昂为“陈青天”、“活菩萨”。
然而,富户们则是一片哗然。
虽然陈昂设置的税率涨幅经过精密计算,并未到伤筋动骨的程度,但多年来的利益惯性让他们难以接受。
以城东李乡绅——之前阻挠清丈那位——为首的几个大户,联名找到吴通判,言辞激烈地表示反对,认为这是“劫富济贫”、“违背祖制”,还暗示会联合起来抵制缴税。
陈昂对此早有预料,他亲自出面,在县衙二堂接待了这些乡绅。
他没有摆出官威,而是心平气和地与他们算账:“诸位乡贤,请看,这是清丈后各位的实际田亩数,远超以往报备之数。”
“若按旧税率,诸位所需缴纳的税银,实际上比现在分等之后还要高出不少。陈某此举,已是考虑了各位的实际情况。”
他话锋一转,又道:“再者,官府正在全力修复水渠,一旦完工,各位的田地灌溉无忧,收成必增。长远来看,今日多缴之税,来日必能加倍收回。”
“更何况,税银由永盛钱庄代收,便捷安全,省却了各位多少麻烦。若各位执意抵制,不仅于法不合,万一激起民变,恐怕后果更非诸位所愿见。”
陈昂的话软中带硬,既点明了抵制的不利后果,又给出了未来的利益预期。
吴通判也适时表态,支持陈昂的方案。
这些乡绅见官府态度坚决,陈昂言之有理,加之各自盘算,确实如陈昂所说,清丈后按新法缴纳,比完全按新田亩数统一税率要“划算”一些,且顾忌官府权威,最终只能悻悻接受,虽然心中不满,但表面上不再公开反对。
即便如此,陈昂并未放松,他明白这仅仅是这些人暂时的妥协。
真正的税制改革非一县之力可为,他只是在现有的裂缝中,小心翼翼地播下了一颗种子。
他心中暗忖:权宜之计罢了。但能让百姓喘口气,让富户习惯负担的合理分配,便是成功的第一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