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乐不思蜀 (第3/3页)
故都,是一次极具象征性的政治与军事行动?
这时候问出这种问题,是在质疑汉军攻取长安的能力,还是质疑汉军后续守住长安的底气?
但该说不是。
这个问题,又关乎到在场不少投诚之人的切身利益。
毕竟刘备的诏书说得再怎么漂亮,终究是要以季汉君臣守住长安,守住关中作为前提保证的。
否则今日归汉,明日魏军复来,他们岂非里外不是人了?
这个问题可大可小。
刘备已经极度疲乏,丞相诸葛亮代为作答。
却是斜斜指着西北方高台上,那个众所瞩目的玉棺:
“陛下此番入关,曾许下宏愿:生入关中,死葬长安。”
“此棺为昔年陛下讨伐曹贼至叶县,应命而降,今已显形……正应命数!”
这是从谶纬玄学角度给出的解释。
又自指道:
“我益、荆、凉三州二十万将士,奉诏讨贼,一路过关斩将,无往不利,以至于伪朝天子临潼关而不敢入……正应天数!”
这是从军事实力给出的保证。
言罢,让人将三个囚于槛车的俘虏押解上前,以游园的方式供百姓“观赏”。
正是曹魏雍州刺史郭淮。
以及关中都督夏侯楙的两个亲弟弟。
早前就有人猜测三人已经成为了刘备的俘虏。
这一刻眼见为实,再无疑问。
而有了这种级别的俘虏作为佐证,原本对汉军实力有所怀疑的人,自然不敢再声张。
倒是刘备精神恍恍惚惚,不知是听错了问题,还是想到了别处。
忽而自言自语道:
“此地万民宴虽好,但终究未能进入都城内,惜哉!”
此言一出,刚要恢复热烈的气氛再度一冷。
而刘备话一出口便反应过来,不由懊恼自己突然昏聩。
“陛下,臣以为不然!”
麋威突然站了出来。
刘备:“怎说?”
麋威:“臣以为陛下此刻就在都中!”
“陛下曾言: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今日此地,有大汉天子,有大汉都城的子民,那此处就是大汉的都城,此处就是长安!”
“苟若长安既无天子,又无万民,纵然宫阙万间,冷冷清清,又何以为‘长安’耶?”
此言一出,众人望了望池边受万民拥戴的汉天子。
又下意识望了望身后那道冷冷清清的城墙。
纷纷颔首称善。
甚至有机灵者,当场提出建章宫这“章”字与“章武”这年号相应。
也是冥冥之中的天数使然。
提议今后就以建章宫为季汉天子的正宫。
刘备听得哈哈直乐。
对麋威笑道:
“此间乐,不思蜀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