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评定辩论(求五星好评,用爱发电谢谢大家) (第2/3页)
它精准地刺入了两个最敏感的领域:固有的观念与潜在的利益格局。
在观念上,它挑战了长期存在、对“工人阶级大家庭”朴素团结的理解,以及论资排辈的传统习惯。
将“技术”这个硬指标置于“工龄”和“人缘”之上,让一些习惯了旧有思维模式的干部感到不适和担忧。
在利益上,它意味着资源的重新分配,工资、住房、医疗待遇、社会地位,都将向拥有更高技术等级的工人倾斜。
这无疑会触动那些依靠资历而非技术占据较好岗位、享受较好待遇的群体的奶酪,也会给企业管理者和工会组织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
会场的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随即,各种质疑、担忧和深究的目光,便聚焦到了陈朝阳身上。
一场关于公平、效率、团结与发展的更深层次交锋,即将展开。
果不其然如陈朝阳所预料,它触及了固有的观念和利益格局。
分管工会工作的王副书记王见光眉头紧锁,率先表达了深切的担忧:
“朝阳书记,将工人同志明确划分为八个等级,而且如此直接地与工资、待遇捆绑在一起,这是不是过于‘量化’、过于‘刚性’了?
我们一直以来强调的是‘工人阶级大家庭’的团结氛围,这样精细的划分和差距,会不会在工人队伍内部制造出新的隔阂,甚至产生等级观念?
我尤其担心一些为企业奉献了大半辈子的老工人,
他们可能文化水平不高,你让他们去参加理论笔试,他们肯定吃亏,
但他们几十年来积累的实践经验、那些手摸心跳才能掌握的绝活,是无价的!
这样一刀切地搞等级考核,会不会寒了这些老师傅的心,让人觉得我们卸磨杀驴?”
王见光的发言代表了一部分干部基于传统观念和维稳思维的顾虑,也确实指出了一个非常现实和人性化的问题。
会场里响起了窃窃私语,不少委员,尤其是一些同样经历过战争年代、对老工人有着深厚感情的老干部,都露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