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蓝花缀布,前路渐宽 (第3/3页)
布块,一边犹豫着要不要提交流会的事,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不想总麻烦别人。
倒是陆时衍看出了她的心思,等刘桂兰和赵小玲进了屋,他才开口:“是不是在愁去省里的路费?”
苏青禾愣了一下,点点头,声音有点低:“周馆长说交流会能见到好多老匠人,我想去学学,就是……”
“钱的事你别担心。”陆时衍打断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她,“这里面有五十块钱,是文化馆给的补贴,说是支持民间艺人交流学习的。你拿着,不够的话再跟我说。”
苏青禾看着信封,没伸手去接:“这钱我不能要,陆同志,你已经帮我太多了。”
“这不是我个人的钱,是公家给的。”陆时衍把信封塞到她手里,“你去省里不光是为了自己学手艺,也是去给咱们小城的手艺争光,这钱该拿。再说了,你要是学到了新法子,染出更好的布,供销社也能跟着沾光,张主任还得谢我呢。”
他说得坦荡,苏青禾握着沉甸甸的信封,心里又暖又烫。她知道,这钱里藏着的,是对她手艺的看重,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那……我回来一定把学到的都记下来,给您看看。”苏青禾轻声说。
“好啊,我等着。”陆时衍笑了笑,目光落在院里那棵老槐树上,“等你回来,说不定这院子都容不下你染的布了,该琢磨着找个正经的地方开染坊了。”
苏青禾也跟着笑起来,心里那个开染坊的念头,此刻清晰得像就在眼前。她抬头看了看天,晚霞把云彩染成了淡紫色,像极了她还没染成的紫色布料。她忽然觉得,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希望,正在一点点变成触手可及的模样。
晚上吃饭时,苏青禾把去省里的事说了,刘桂兰和赵小玲都替她高兴。刘桂兰连夜给她缝了个新布包,让她装换洗衣物,赵小玲则把自己刚绣好的一朵蓝花塞给她:“姐,你带着这个,就像我跟你一起去了一样。”
苏青禾把蓝花小心翼翼地收好,心里满是牵挂。她知道,等她从省里回来,这小院里的日子,又会染上更鲜亮的颜色。
出发去省里的前一天,苏青禾把染好的一百块布送到了供销社。张主任验货时,看着每块布角上精致的蓝花,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青禾啊,你这手艺真是没的说!就冲这花,我敢保证,这些布三天就能卖光!”
他当场给了苏青禾一百二十块钱,还额外多塞了五块:“这是给你的奖金,下次染布,我还订这么多!”
拿着钱走出供销社时,苏青禾觉得阳光都格外刺眼。她先去买了些上好的靛蓝草和皂角,又给刘桂兰和赵小玲各买了块新布料,最后才去邮局,把一半的钱寄回了江南——那是给抚养她长大的外婆的。虽然外婆说不用她寄钱,可苏青禾总想着,要让老人知道,她在北方靠着母亲的手艺,过得很好。
寄完钱,她摸了摸口袋里剩下的钱,心里踏实极了。走到街角时,她看见陆时衍正站在公交站牌下等她,手里还提着一个网兜,里面装着几个白面馒头和一小瓶咸菜。
“给你路上吃的,火车上的饭贵。”陆时衍把网兜递给她,“我已经跟车站的同志说好了,你这布包他们会多照看的。”
苏青禾接过网兜,鼻尖有点酸:“陆同志,真的谢谢你。”
“谢啥,一路顺风。”陆时衍笑了笑,看着她手里的布包,“等你回来,我来接你,咱们去看个地方——说不定就是你将来染坊的地址。”
苏青禾心里一动,用力点了点头。
第二天一早,苏青禾背着布包上了火车。车窗外,北方的田野一望无际,跟江南的水乡风光截然不同。她打开陆时衍给的网兜,拿出一个馒头,咬了一口,觉得格外香甜。她从口袋里摸出那朵赵小玲绣的蓝花,放在窗台上,看着它随着火车的颠簸轻轻晃动,像在对她点头。
苏青禾知道,她的路,才刚刚开始。而那些藏在布纹里的时光与希望,会随着她的脚步,一路向前,染出更辽阔的天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