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雪夜 (第1/3页)
过了新年以后李艺率便匆匆飞往洛杉矶参加这一届的格莱美颁奖。
格莱美奖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大奖之一,被称为音乐届的奥斯卡。
它的奖项分类细致,在音乐颁奖领域遥遥领先,受到了广大乐迷的追捧,是大部分欧美音乐人梦寐以求的星光殿堂。
尽管在十几年后饱受抨击与批评,社交媒体上也总是不乏关于格莱美的负面评价,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仍是大部分欧美乐迷难以忽视的奖项。
格莱美所评选的对象包含自前年十月自去年九月底在美国发行的所有唱片,由美国录音协会等专业音乐从业专家组成的组委会进行两轮票选,分别进行年度通项及细分奖项的投票——是的,这其中当然包含了古典乐部门。
李艺率本次拿到的提名是古典乐类别中的最佳古典乐器独奏(协奏曲也包含在器乐独奏类目里),虽说格莱美的古典乐部门的门槛并不算高,在学界的影响力和专业性都远不如传统纸媒巨头,但毕竟是首张唱片被提名,因此李艺率仍决定出席。
而比起被提名人本人,权至龙兴奋期待的心情则达到了另一种高度,毕竟——
“那可是格莱美啊!”
权至龙对李艺率有些轻忽的态度显得尤其痛心疾首,那可是无数音乐人和制作人向往的最高音乐殿堂![1]
从一月起他便匆匆投入了迷你二辑的宣传打歌活动,他们也已经正式确定了下个月组合的首次巡演。也正是因此,在时间冲突中,他们彼此都遗憾错过了人生中的重要时刻。
李艺率:“连转播都得上官网才能看的颁奖也不是很有含金量嘛。”
是的,格莱美的古典乐部门的直播颁奖被安排在正式典礼的几个小时前,甚至谈不上是黄金时段,出席的古典音乐人也并不像流行音乐人那样盛装出席受到万众瞩目,自然谈不上什么含金量。
我们古典乐学界还是太没牌面了!
李艺率在心里这样默默感叹到。
但权至龙对此仍是信誓旦旦表示:“我一定会守在电脑前面看现场直播的!”
李艺率:“…………”
都已经忙得要死了,那种事情完全没必要了吧。
倒不如说,现在这么忙的情况下还要保持每天的通话,你这家伙精力是真的很旺盛啊!
*
格莱美颁奖当日。
与晚间流行音乐部门星光熠熠、媒体蜂拥的主会场氛围不同,下午时分举行的古典音乐部门颁奖现场,更像是一场低调内敛的行业聚会。
杜比剧院附近的某个分会场内,灯光柔和,氛围庄重。
出席的音乐家们大多穿着得体优雅的礼服,彼此间的交谈也温和许多。
李艺率一袭简约的黑色绸缎吊带长裙,衬得肌肤胜雪,长发挽起,露出纤细优美的脖颈,气质清冷出众。
尽管她本人对奖项的含金量抱有质疑,但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周围是在唱片内页和音乐厅海报上的熟悉面孔,她还是感受到了些与众不同的庄严感。
这样的名利场,自然少不了寒暄与引荐。
“Miss Lee?”一位气质儒雅的男士微笑着向她走来,身边跟着一位同样年纪稍长的女士,“恭喜提名。我是洛杉矶爱乐的音乐总监古斯塔夫,这位是我的夫人瓦伦蒂娜。”
李艺率立刻认出了这位以激情和才华闻名的指挥家,礼貌地欠身感谢。
“你的莫扎特非常出色,”古斯塔夫不吝赞美,“触键干净利落,音色控制也极有品味,尤其是K.466的慢板乐章,那份内省很令人动容。年轻一代里有这样深刻的理解,实在非常难得。”
瓦伦蒂娜女士也笑着温和补充:“希望未来有机会能在洛杉矶听到你的现场演出。”
“那会是我的荣幸。”
值得一提的是,李艺率哈佛的授课老师、老头子生前的好友伯德伦纳先生作为颁奖人也出席了本次的颁奖现场。
在他的引荐下,李艺率有幸与几位久负盛名的演奏家和知名乐团首席进行了深入交流,言谈中也认识了些颇为投缘的同行。
时间在闲聊中不紧不慢地流逝,当轮到颁发最佳古典器乐独奏奖时,全场的气氛才略微热闹了些。
台上传来了伯德伦纳先生清晰的声音:
“接下来颁发的是——最佳古典乐器独奏奖。”
李艺率适时停下了与同样获得获得提名的年轻大提琴演奏家艾玛的闲聊,将目光转向舞台。
提名者的名字和作品片段通过现场的音响缓缓流淌,李艺率那张录制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唱片封面也出现在屏幕之上。她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指尖微微收拢。
“获奖者是——”
伯德伦纳先生刻意拖长了语调,目光扫过台下,
“——YeSol Lee, for Mozart: Piano Concertos Nos. 20 & 21!”
聚光灯打在她身上,周围响起了热烈而真诚的掌声,艾玛先向她表示祝贺,起身拥抱。
李艺率有一刹那的恍惚,又她很快回过神来,唇角扬起一抹得体的笑容,轻轻提起裙摆,在灯光与目光的追随下,步履从容而优雅地走向舞台。
“恭喜你,小熊。”
踏上台阶,她听见伯德伦纳轻声这样说道,“我真为你感到高兴。”
“谢谢,您的鼓励和支持对我而言有很特殊的意义。”
李艺率张开双手贴面拥抱着这个头发花白的可爱老头,又从他手中接过那座留声机形状的金色奖杯——比想象中要沉甸甸得多。
她站到话筒前,环视台下那些熟悉或陌生的面孔。
灯光有些刺眼。
“谢谢……”她看着台下的星光熠熠,尽管在和权至龙通话时对今天的颁奖做出一副不甚在意的模样,但是真正站在舞台中央,李艺率还是不免感觉到发自内心的愉快。
被认可的确是件叫人感到发自内心愉快的事情。
“这真是一个巨大的惊喜。感谢美国录音艺术学院,感谢索尼唱片的录音团队,感谢与我合作的BOS乐团成员们,以及所有为这张唱片努力过的人。”
“莫扎特的音乐是我最初接触钢琴的契机——”
“小时候我在一次偶然做客时,拜访了我的老师海因兹·布兰迪斯先生。当时我听到了广播里播放的K488号第二乐章的录音,被其中忧郁而深邃的情感深深触动……”
大概是因为触动了儿时美好的记忆,李艺率稍作停顿,目光变得柔和而深远:
“我的老师曾被世人誉为最伟大的莫扎特诠释者之一,我在他的教导和关怀下得以成长……在他去世以后,我仍然循着莫扎特的伟大足迹,去试图理解他的喜悦、他的忧郁,和他超越时代的纯粹。”
“因此,能获得这样的认可和肯定,对我而言具有非凡的意义。再次感谢评审团……”
她这么说着,视线又遥遥对上台下为她的发言面露欣慰和鼓励的音乐人们。
“最后,”她微微一笑,语气轻快了些许,目光无意地瞥向了某个想象中的镜头方向,“感谢所有支持我的人。尤其要感谢一位隔着太平洋、或许正盯着电脑屏幕的朋友……你的热情似乎比我这个提名者还要高涨。这份喜悦,我想与你分享。”
台下随即响起了一阵善意的轻笑声和掌声。
她的致辞真挚谦逊,再次举起奖杯,向台下微微鞠躬。在灯光与掌声中,清冷的身姿也显得格外耀眼。
捧着奖杯走下舞台,冰凉的金属触感终于让她有了一丝实感。
指尖轻轻摩挲着奖杯底座刻印的名字和奖项,先前那点关于含金量的调侃早已悄然散去,一种纯粹的喜悦慢慢充盈心间。
回到座位,周围不时有音乐家倾身过来再次道贺,语气里多了几分更切实的赞赏。
李艺率一一回应,心情逐渐平复,却依旧雀跃。
*
而与此同时,一万多里之外的首尔深夜。
一间布满音乐设备的工作室里,电脑屏幕正亮着,播放着格莱美颁奖礼的官方线上直播流。
权至龙刚结束今天的打歌行程就迫不及待回工作室打开电脑的格莱美官网。
和制作人进行了几个小时的交流确定了录音后期的混声音轨方案和调整方向后,这才带着倦容眼睛发亮地紧盯着电脑屏幕。
当听到李艺率的名字被念出时,他几乎从椅子上跳起来,对着屏幕无声地挥拳庆祝,嘴角咧到了耳根。
看到她优雅从容的获奖感言,他脸上的笑容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