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墨儒争鸣 扶苏转型初养成 第五十六章:墨家钜子 (第2/3页)
“此图,可是公子所绘?”
“正是晚辈拙作,贻笑大方了。”赢昊谦逊道。
“图虽简陋,然其中所蕴之理,却非同寻常。”孟胜的手指虚点着图上的注释,“‘坡度控制’,可是为使车马省力?‘排水设计’,可是为保路基长久?还有这些……‘标准化’、‘流水作业’……”他念出这些赢昊带来的新词,眼中闪过一丝探究,“听闻公子在天工苑内推行新法,使造物效率倍增,老夫心中好奇,故不请自来,望公子解惑。”
赢昊心中稍定,看来不是来找茬的,更多是出于学术探讨的目的。他连忙请孟胜上座,并让墨非奉上清茶。
“钜子过誉了。”赢昊在孟胜下首坐下,斟酌着语句,“晚辈所为,不过是因工程浩大,时限紧迫,不得已而想出的取巧之法。所谓‘标准化’,乃是力求同种器物,尺寸、规格一致,便于批量制作、快速更换与维修。而‘流水作业’,则是将复杂制物之过程分解为若干简单工序,专人专岗,熟能生巧,以求提升整体效率。”
孟胜静静地听着,不时端起那杯颜色奇怪的茶汤嗅一下,又放下,并未饮用。“专精一艺,熟能生巧,此理我墨家亦倡‘分工协作’。然,公子之法,似乎更甚,几近……抹杀匠人个性,将人视为器物之一环。长此以往,匠人之‘巧思’、‘匠心’何存?岂非与‘役夫’无异?”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与之前王师傅等人的担忧如出一辙,但由墨家钜子问出,分量截然不同。
赢昊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理念的交锋。他正色道:“钜子所虑,晚辈明白。然,晚辈以为,技艺之道,亦有不同层面。对于探索未知、创造全新之物,自然需要天马行空的巧思与独一无二的匠心。但对于已知的、需要大量复制的、关乎国计民生之基础器物,稳定、高效、可靠,远比个性与巧思更为重要!”
他指着营房外隐约传来的号子声:“譬如这驰道,需要的是数以万计、规格统一的模具、车辆、工具。我们需要的是确保每一个模具都能严丝合缝,每一个车轮都能承载重物!在此前提下,效率即是生命,稳定即是质量!若每个匠人都要在模具上展现自己的‘巧思’,刻上不同的花纹,做出微妙的尺寸差异,那这条驰道,何时能通?即便通了,路面可能平整?车辆可能顺畅?”
他语气渐趋激昂:“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亦重‘备城门’、‘守器械’等实用之术。晚辈以为,我这‘标准化’与‘流水作业’,正是将有限的人力、物力,以最高效的方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能够利国利民、强兵富国的‘器械’!此乃大‘巧’不工,大‘爱’无声!让更多匠人以其熟练之手艺,更快更好地造出惠及万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