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署名之光 (第2/3页)
里总会有一盏灯亮着,餐桌上总会有一份温热的食物。我知道,在我怀疑的时候,可以拿起那份《扶持计划》草案,看着上面我的名字,告诉自己,至少,有人相信你“值得”。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支撑。它不喧哗,不煽情,却像最坚固的磐石,让我在情绪的惊涛骇浪中,始终能触摸到一丝坚实的陆地。
这天深夜,我终于完成了《光与杯》的最后一笔。
我退后几步,看着画架上完成的作品。清澈的玻璃杯,被一道斜射的、温暖的光线穿透,在虚构的木质桌面上投下清晰而斑斓的光影,光影的边缘,带着水汽氤氲的朦胧感。整幅画干净,明亮,却又蕴含着丰富而微妙的细节,像一首关于瞬间与永恒的、无声的视觉诗。
它不完美,但它完整地表达了我现阶段对“光”的理解——它既是物理的存在,更是穿透物质、照亮内心、赋予平凡以意义的魔法。
我长长地、彻底地舒了一口气,一种混合着疲惫、释然和微弱喜悦的情绪,沉甸甸地落回心底。
我拿起画笔,蘸取一点点调色盘边缘预留的、最沉稳的黑色。
在画布的右下角,那片干净的留白处,我停顿了片刻。
然后,我落笔。
不再是“浮生若梦”。
也不是任何代号或假名。
我一笔一划,清晰地,郑重地,写下了我的名字——
王媛。
两个字,立在画布上,像两棵刚刚破土、却已然挺直了脊梁的幼苗。
我看着那两个字,眼眶微微发热。
就在这时,画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沈恪站在门口,他似乎刚结束工作,身上还带着书房的清冷气息。他的目光越过我,直接落在了画架上那幅完成的《光与杯》上,然后,缓缓下移,定格在右下角那个新鲜的署名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