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孤没有责怪之意。 (第2/3页)
“够了!”
李世民打断他,声音冰冷。
“朕不想听这些推诿之词!查,给朕继续查!就算真是突厥人,也要给朕揪出背后的指使之人!”
“退下!”
“是,臣等告退。”
张亮和大理寺卿如蒙大赦,也不敢再辩驳,连忙躬身退了出去,后背已被冷汗浸湿。
殿内重归寂静。
李世民独自站立,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当然知道这案子背后必有隐情,那“突厥人”和“跛子”的指向太过明显,分明就是有人想将祸水引向东宫。
可恨的是,对方手脚干净,刑部和大理寺无能,竟让案子成了无头公案。
难道就这么算了?
他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甘和无力感。
明知有人构陷自己的儿子,却无法将其揪出惩治,这感觉让他极其窝火。
但眼下,没有证据,他也不能凭空指认任何人。
此事,看来只能暂时搁置,但绝非了结。
崔敦礼的动作很快。
不过短短数日,一份关于西州开发前期所需钱粮、物资、人员以及相关政策的详细条陈,便由中书省整理后,摆在了李世民的御案上。
而整个过程,崔敦礼完全绕开了东宫,未曾向太子做过任何形式的禀报或沟通。
于是,在一次例行的小范围议事时,李世民特意召来了太子李承乾。
参与议事的还有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以及新任黜陟使崔敦礼。
李世民将那份条陈递给李承乾,语气平和。
“太子也看看吧。这是崔卿拟定的西州开发前期所需事项,涉及钱粮数额巨大,需得好好议一议。”
李承乾接过条陈,快速地浏览起来。
他看得很仔细,但脸上始终没什么表情。
殿内其他几人都默不作声。
崔敦礼站在下首,眼观鼻,鼻观心。
良久,李承乾放下条陈,抬起头,目光首先落在崔敦礼身上,语气平淡,听不出是赞是贬。
“崔卿果然勤勉,不过数日,便将所需事项梳理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