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章  一路西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七十章 (第3/3页)

下枪头的刺刀,朝着家的方向,跪下,解开衬衫的纽扣,取下腹部的“千人针”,不停地擦拭刺刀,直到刺刀倒映出他凄凉的面容……

    安葬了王莽、武国雄等数以千计的战士,混成旅将士排成整齐的队列朝向天空打完了全部的子弹,告慰逝去的英灵!站在队伍前方的景腾忧郁地说:“去留肝胆两昆仑。不想再打和不想再走的兄弟,可以回国或留在松山;愿意跟我向缅甸腹地推进的,先休整一下,等友军打下龙陵和腾冲,我们再出发。”

    九月,秋意渐浓。凌乱的脚步肆意践踏下的焦土渐渐习惯了所面临的一切,再大的风雨也一笑而过,默默不语地接受。从穿皮鞋的人倒下的越来越多、穿草鞋的人越集越多,焦土认定:松山无休无止的战争结束了!它感觉到了躲在泥土里的树根长舒了一口气,做着破土而出的准备;蚱蝉的若虫睁开了眼睛,胆怯地拔动了几下泥土,憧憬着明年夏天爬上新生的枝头,脱下沾满泥土的壳,啭喉高歌的情景。那时,是否有俏丽可爱的蜻蜓先它一步,立于了绿意盎然与惠风和畅的环境之中呢?那时,会织窝的织布鸟和歌声优美的百灵鸟,应该在春意盎然的红花绿树下,早早地起床,周全地安排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了吧?

    松山的攻克,为攻打龙陵和腾冲的远征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火力运输的坦途。1944年9月14日,火力凶猛的远征军收复了腾冲;11月3日,历经血战的另一支远征军攻克了龙陵。之后,远征军主力势如破竹地向缅甸境内推进,于1945年1月27日在芒友胜利会师中国驻印军,抗战大动脉滇缅公路至此彻底打通。盛大的会师庆典结束,远征军陆续撤回国内。

    夜阑人静,景腾从芒友的一座二层木楼醒来。穿透黑暗的鸡鸣,犹如回家的号角,使他感觉舒服和踏实。望着窗外阴郁的黑幕,他哀思如潮地想起了一个个战死的战友——他们的音容笑貌不禁使他热泪潸潸——从投身战争的那一刻起,他们九死一生地付出,有失有得,真正摆得上台面的贡献似乎又乏善可陈;这些年他们究竟做了什么呢,仅仅是为了信仰无怨无悔地献出生命了吗?自己这些年又做了哪些重要的事?假如时光倒流,自己能否不做错事,或把某些事做得更好,减少不必要的错失呢?

    驻缅日军死伤殆尽,中国战场的日军加快了向南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步伐;强弩之末的他们持续发动着大规模的攻势,企图挽救失败的命运,但该来的、令他们不能接受的结果最终还是来了——1945年8月15日,日本放送协会播放了天皇8月14日录制的《终战诏书》。

    大多数的国军将士以为战争结束了,因此深感欣慰;可战争并没有结束——抵抗外辱的战争结束了,自家人的战争却即将打响。很多的国军将士狠不下心,不忍举枪对着同族……

    高进庆幸自己失去了右臂,这成为了他退出战场无庸赘述的理由;当他跟着同样不想打内战的景腾回到金陵,陈灏为他在军队的后勤部门谋得了一个职位,大陆战事吃紧时,他作为国军的先头部队开赴了宝岛。应曜和黄文举自缅甸回国,随部队来到了东北。辽西会战中,黄文举战死;被俘的应曜经对手整编,倒戈参加了后来的古宁头战役,被曾经的同僚击毙。杨绎、景飞、李少强和柴洪亮参加了徐蚌会战。会战后期,耿直豪迈的杨绎被对手围困,死战不降;后突围无望,自戕于徐州的陈官庄。李少强和景飞与柴洪亮打散后侥幸逃脱,辗转撤往了宝岛。景腾带着姚瑶母子从金陵撤往宝岛之际,收到了陈灏命其重回缅甸、收容留缅国军、与宝岛保持联系伺机反攻内地的命令。景腾和康文玉起程时,挂念母亲且不想和孩子去宝岛的姚瑶在他们的护送下回了山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