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卷 第206章 冯鉴真该授什么衔?  大国重工:从穷兵到火力覆盖全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卷 第206章 冯鉴真该授什么衔? (第2/3页)

官的切身利益。

    框架逐渐清晰,原则得以确立。

    然而当讨论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些特定功勋人员的授衔问题时。

    一个名字再次被提及——冯鉴真。

    “按照职务,‘铸剑’工程总工程师以及陆军装备发展总师。”

    “其对应的职级基准军衔至少应该是少将,甚至考虑到其战略重要性中将也并非不可能。”

    总政部的同志客观地陈述道。

    他说完之后,另一位将军补充道。

    “功绩方面更不用说...北疆大捷的首功之臣...扭转国运的战略级贡献。”

    “肩扛金星,从功绩角度看,完全说得过去。”

    讨论到这里,会议室再次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知道问题卡在哪里——年龄!

    冯鉴真实在是太年轻了!

    建国以来,在龙国军队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如此年轻的高级将领。

    除了“铸剑”工程和北疆之战,资历几乎是一片空白,甚至军龄还不到一年。

    破格也需要有个限度,否则难以服众。

    尤其是在论资排辈观念仍有市场的军队内部。

    “功勋卓著,但年龄和资历确实是硬伤....”

    有人低声感叹。

    “授予校官军衔显然与他的贡献不匹配,这是对功臣的不公。”

    “但直接授予将星...又未免太惊世骇俗了些。”

    不到三十岁的将星,即便是技术领域,那也很惊人了。

    “确实很难办!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既能体现其巨大贡献,又能让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徐帅听着众人的议论眉头微蹙,手指揉着太阳穴。

    他也感到十分棘手。

    于公于私,他都希望给予冯鉴真应得的荣誉和地位。

    但作为国防部长,他必须综合考虑全局影响。

    接下来后,关于冯鉴真的军衔讨论了近半个小时。

    各种方案被提出又被否定。

    始终没有形成一个能达成广泛共识的意见。

    徐帅看着争论不休的众人,最终摆了摆手暂时中止了这场争论。

    “好了,关于冯鉴真同志的授衔问题,情况特殊,需要更慎重的研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