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96章 严打之始! (第3/3页)
一行人直接达利安造船厂内部的观测平台。
不久后,一群身材高大的大毛国专家在厂方翻译的陪同下,也来到了观测平台。
为首的正是大毛国此次派出的航母技术交流团团长----尼古拉耶夫设计局的资深专家安德烈·谢苗诺夫。
他是一位头发花白,眼神深邃的老者。
浑身上下带着典型大毛国重工业领域专家的那种严谨与固执。
“冯副主任,您好。”
谢苗诺夫用带着浓重口音的中文打招呼,并与冯鉴真握手。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正是这个年轻人,让龙国赶上了他们!
“辛苦了!交流还顺利吗?”
冯鉴真用流利的俄语回应。
这让谢苗诺夫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随即神情放松了不少。
“交流...很有挑战性。”
谢苗诺夫选择了一个相对委婉的词。
“贵方的工程师们很勤奋。”
“但是....”
他话锋一转,指向船坞。
“冯副主任,您是明白人。”
“建造具备强大战斗力的航母不仅仅是有图纸和决心就够的。”
“它需要与之匹配的工业母机、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
他走到平台边缘,扶着栏杆,指着下方的设施道。
“比如这座船坞规模尚可。”
“但坞门的密封性和水泵系统的排灌效率,还有重型起重机的覆盖范围和精度,都直接决定了未来舰体合拢的精度和速度。”
说着,他指向远处钢材预处理区域。
“再比如航母用的高强度特种钢,对冶炼、轧制、焊接的要求极高。”
“我看过贵厂提供的钢材样本和焊接试件,基础不错。”
“但在一致性和低缺陷率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谢苗诺夫的话很直接,甚至有些刺耳。
不过句句都说在了点子上。
也是周广富等人心知肚明的地方。
冯鉴真认真听着,脸上没有任何不悦。
他知道谢苗诺夫说的都是事实。
航母之所以被称为“现代工业文明的结晶”。
其建造难度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工业实力的终极考验之一。
它涉及的行业成千上万,任何一个短板都可能成为制约巨舰下水的瓶颈。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