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跨越山海的相遇与公益的深耕 (第1/3页)
九月的云南宁蒗县,向日葵褪去盛夏的热烈,花盘沉甸甸地垂着,像是在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积攒力量。妞妞背着装满行李的蓝色双肩包,站在希望小学的操场上,手里紧紧攥着一张泛黄的纸条 —— 那是三个月前和卡玛视频时,两人一起写下的 “非洲见面清单”:带中国结、教非洲孩子唱《茉莉花》、听卡玛讲草原上的星空故事。
“妞妞,把这个带上!” 卓玛抱着一个绣着向日葵的布包跑过来,里面装着她亲手缝制的民族挂饰,“这是给肯尼亚小朋友的礼物,每个挂饰上都有咱们家乡的花纹,让他们知道中国有个美丽的宁蒗县。”
张强则扛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里面是他攒了半年零花钱买的天文望远镜模型:“卡玛说肯尼亚的星空特别亮,我要和他一起用这个模型认星星,还要告诉他中国的‘北斗’卫星有多厉害!”
叶菲和王剑站在队伍最前面,正在清点赴非交流团的物资。除了孩子们的行李,还有三十套 “游戏化教学” 教具、五十本双语版《大山里的外交官》,以及一箱封装好的种子 —— 有云南的向日葵籽,也有从北京带来的槐树籽。“这些种子是咱们和非洲孩子共同的约定,” 叶菲拿起一袋向日葵籽,笑着对孩子们说,“等明年春天,咱们一起在肯尼亚的校园里种下它们,看着它们像咱们的梦想一样,慢慢长大。”
上午十点,载着交流团的大巴缓缓驶出县城。车窗外,熟悉的山路渐渐后退,妞妞趴在车窗上,看着远处连绵的青山,忽然想起去年三月第一次收到《大山里的外交官》样书的场景。那时她从没想过,自己的故事能走出大山,更没想过自己能踏上非洲的土地,和远方的朋友见面。
“妞妞,你在想什么?” 莉莉的视频电话突然弹出来,屏幕里的她扎着羊角辫,手里举着一张手绘的非洲地图,“我已经在肯尼亚内罗毕的酒店等你们啦!我昨天和卡玛去了学校附近的市场,买了好多彩色的珠子,咱们可以一起教非洲小朋友做手链。”
妞妞笑着点头,把手机转向窗外:“莉莉你看,咱们家乡的山是不是特别美?等你下次来中国,我带你去爬最高的那座山,从山顶能看到云落在山谷里,像棉花糖一样。”
两个女孩叽叽喳喳地聊着对见面的期待,电话那头突然传来卡玛的声音:“妞妞,我昨天和爸爸去草原上捡了好多漂亮的石头,我把它们洗干净了,要送给你当礼物!对了,我们学校的‘启智班’又多了五个新同学,他们都特别期待你们来,想跟你们学中国功夫。”
挂了电话,妞妞靠在椅背上,轻轻抚摸着布包里的《大山里的外交官》。书的扉页上,她之前写下的 “梦想不分国界” 几个字,此刻仿佛有了温度 —— 原来真正的梦想,从来不是独自绽放,而是像蒲公英的种子,被风带到更远的地方,和更多人的梦想相遇、相连。
经过两天的奔波,交流团终于抵达肯尼亚内罗毕。走出机场时,妞妞一眼就看到了举着 “欢迎中国朋友” 牌子的卡玛和莉莉。卡玛穿着一身崭新的蓝色校服,黝黑的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看到妞妞,他立刻跑过来,把一个装满石头的布袋塞到她手里:“你看,这些石头上的花纹是不是很特别?我爸爸说,每块石头都有自己的故事,就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
莉莉则给妞妞递上一个用彩色珠子串成的手链,上面挂着一个小小的埃菲尔铁塔吊坠:“这是我特意为你做的,和上次送你的模型是一对,这样不管咱们在哪里,都像带着彼此的祝福。”
孩子们围在一起,互相交换礼物,叽叽喳喳的声音混着非洲草原特有的热风,酿成了最温暖的相遇。叶菲看着眼前的场景,悄悄对王剑说:“你看,孩子们的友谊多纯粹,没有语言的隔阂,没有文化的距离,只要一颗真诚的心,就能把彼此拉得很近。”
王剑点点头,指着不远处的姆瓦玛卡团长:“她特意安排了当地的学生乐队来欢迎咱们,还说要带咱们去参观内罗毕的文化中心,让孩子们先感受肯尼亚的风土人情,再走进‘启智班’和当地孩子一起学习。”
十月的肯尼亚内罗毕,雨季刚刚结束,空气里带着泥土的清香。内罗毕希望小学的 “启智班” 教室里,三十张课桌分成了十组,每组都坐着中国孩子和非洲孩子。妞妞和卡玛、莉莉坐在一组,桌上摆着平板电脑、彩色卡纸和一套 “游戏化教学” 教具 —— 那是念菲团队特意为非洲孩子设计的,把当地的动物、植物元素融入了英语单词游戏中。
“今天咱们来玩‘草原单词接龙’游戏!” 念菲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一张画着长颈鹿的卡片,“大家看,这是长颈鹿,英语是 giraffe。现在请每组轮流说出一个和草原相关的英语单词,接不上的组要表演一个小节目,好不好?”
“我先来!” 卡玛举起手,兴奋地说,“lion!狮子!” 他一边说,一边模仿狮子的样子,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
妞妞接着站起来:“elephant!大象!” 她还特意用手比出大象鼻子的形状,旁边的非洲女孩阿米娜立刻跟着学,两个孩子相视一笑,原本还有些拘谨的气氛瞬间变得热闹起来。
游戏进行到一半,轮到一组由中国男孩和非洲女孩组成的小组接龙,男孩一时想不出单词,急得涨红了脸。阿米娜悄悄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