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工程的伟力  洪流:华夏的史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工程的伟力 (第3/3页)

,为何他们的后勤从未出现过任何问题,为何他们能在长期对峙中始终保持巅峰状态——因为他们将“生存“和“繁衍“这件事,本身也变成了一项可以无限扩张、高效运行的“基础工程“!这根本不是同一个层面的后勤概念。

    第四幕:秩序与生机的尘世——人间城镇的剪影

    最后一段路途,他们短暂地穿过了一个位于战略后方、距离前线并不遥远的人类城镇投影。乌列原本以为,在如此规模的神战背景下,这些凡人的聚居地必定是萧条破败、人心惶惶、充满末日般的绝望气息。

    然而,透过特殊的观测窗口,他看到的景象却再次让他愕然。城镇中车水马龙,市井喧嚣,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商铺照常营业,贩夫走卒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孩童在干净的街巷间追逐嬉戏,传来银铃般无忧无虑的笑声;茶馆酒肆里,人们品着香茗,尝着点心,谈论着前线的战事,语气中虽有对亲人的担忧,但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笃定和自信,仿佛坚信胜利必然属于己方,那种对自身文明的强烈认同感,几乎凝成了实质。

    他甚至敏锐地观察到,一些在战争中催生或改良的新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民间,改善着普通人的生活:更小巧、通讯距离更远的改良版通讯符箓,让相隔千里的人们也能即时通话;运用了部分机关术理念打造的高效农具,正在田间进行示范推广;一些简化版的、基于《黄帝内经》理论的医疗符水或丹药,在药铺中以平民能够承受的价格出售……

    战争,似乎并未摧毁这个文明的社会结构和民生基础,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其技术的扩散、应用与民生的改善。整个社会依旧在有序、甚至更加高效地运转,文明的韧性、包容性与自我更新能力,超乎了他的想象。这与信仰体系一旦受到冲击就容易陷入混乱和绝望的文明,形成了天壤之别。

    终幕:绝望的明悟与李靖的总结

    当乌列最终被送入一座刻画着繁复禁神符文、隔绝一切外界感应的静室时,他颓然跪倒在地,所有的骄傲、所有的信仰、所有基于天堂山体系构建的认知,在这一连串无可辩驳的见闻面前,彻底崩塌,化为齑粉。

    他回想起那钢铁洪流般冰冷高效、批量“制造“力量的机关城,那将生命视为可修复、可优化器械的愈伤殿,那操控时间、凭空创造无穷资源的农垦区,还有那在战争阴影下依旧保持着活力、秩序与进步曙光的人间城镇……

    这些画面在他脑中疯狂旋转、拼接,最终凝聚成一个清晰而无比绝望的念头,如同天堂山最终审判的钟声,在他破碎的神格中轰然炸响:

    “他们……他们根本不是在战斗……至少,不是我们理解意义上的那种战斗!“

    “他们是在进行一场……一场宏大的、全方位的、系统性的国家工程!“

    “我们将战争视为神祇间的终极较量,是信仰纯度、神力强弱与个体勇武的比拼。我们带来毁灭与恐惧,试图以绝对的力量碾碎一切反抗,我们的后勤依赖于遥远的、可能被切断的信仰源泉。“

    “而他们……他们是以整个文明的积累、智慧和组织力为基石,将战争视为一个需要从能源、材料、生产、医疗、后勤、民生、科技等所有方面协同推进、系统解决的'超级工程项目'!从最基础的原材料的创造(农垦),到武器的生产与升级(机关城),到人员的救治与强化(愈伤殿),到物资的配送与社会的维持(人间),所有环节都被精密地纳入这个庞大无比的、拥有恐怖自我完善和进化能力的工程体系之中!“

    “我们从神国带来毁灭,他们却用整个文明作为基石进行回应……这如何能胜?这根本……就不是同一个层面的对抗!这就像……就像一个手持利刃的勇士,面对的是一个运转着的、不断自我强化的工业文明!“

    就在乌列陷入彻底绝望的深渊,神格因认知崩塌而开始出现不可逆的消散迹象时,远在理事会战略推演中心,一直静默观望着这一切的李靖,平静地收回了投向远方的目光。他面前的周天星斗推演沙盘上,代表葬神谷西方军团的所有光点已尽数熄灭,如同被抹去的尘埃。

    “彼之神战,乃精英之搏杀,依仗外物,终有穷时。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李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如昆仑山岳,回荡在寂静的指挥中心。

    “我之国运,乃万民之共业,根基深厚,自力更生,故能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根基已定,胜负已分。“

    他的目光并未过多停留在这已成定局的胜利上,而是更加深邃地投向星图更深处,那片依旧被迷雾笼罩、却潜藏着更多未知与危险的西方神域核心。第一阶段军事层面的正面对抗已见分晓,东方的体系优势展露无遗。然而,文明的碰撞,力量的交锋,从来不止于战场。下一卷,关于哲学、规则、乃至存在本质的更深层次博弈,其序幕,已在无声中悄然拉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