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命运的抉择 - 主观能动性的量化  洪流:华夏的史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命运的抉择 - 主观能动性的量化 (第1/3页)

    先民精神的磅礴印记,如同洪流冲刷过昆仑的每一个角落,将那源于“诸神黄昏”的冰冷绝望彻底涤荡。总控中心内,空气不再粘稠沉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炽热的、如同熔岩般奔流的决心。研究员们眼神锐利,交谈声短促而有力,手指在控制台上敲击出密集的鼓点,仿佛在为一场即将到来的决战谱写序曲。战士们默默擦拭着兵刃,灵能的光芒在符文间稳定流转,他们的气息更加沉凝,带着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决绝。大禹的“疏导”智慧与愚公的“移山”意志,不再仅仅是古老的神话,它们已化作活生生的精神血脉,注入了这座人类文明最前哨堡垒的每一个细胞。

    陈远站在升级后的“道理反应堆”主控台前,身影依旧有些消瘦,但脊梁挺直如松,眼神清澈而坚定,仿佛蕴含着星辰大海。先民的共鸣让他完成了内在的超越,此刻,他心中再无迷茫与恐惧,只有将这份来之不易的信念与洞察,转化为切实战斗力的强烈冲动。他知道,精神的激励至关重要,但面对“命运”这种无形却又无处不在的对手,还需要更精密、更具操作性的“武器”。

    他的目光落在中央星图上。那片代表“诸神黄昏”的、不断扩张的“虚无”领域,依旧在缓慢而坚定地吞噬着可见的星光,其带来的宏观尺度上的“终结论”压迫感,并未因昆仑内部的士气高涨而减弱分毫。它就像一道不断收拢的、冰冷的数学命题,考验着被困于其中的所有“变量”。

    “模型同步完成,新参数‘文明主观能动性系数’已嵌入核心预测算法,权重设定为动态自适应模式。” 副手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传来。

    陈远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是时候了,不仅仅是在理论上反驳宿命,更要在实践的战场上,证明“变量”能够影响“系统”!

    “启动‘命运干预协议’第一序列测试,”陈远的声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目标:选定‘虚无’扩张边缘区域,编号Theta-7的微型恒星系。该星系已被‘终结’叙事部分覆盖,但其内部尚存一颗处于中年期的恒星及三颗岩质行星,系统结构相对简单,便于观测干预效果。”

    命令下达,“道理反应堆”庞大的算力被集中调动起来。屏幕上,代表着Theta-7星系的简化模型被构建出来,其命运轨迹在旧模型(未加入能动性系数)中,清晰无误地指向了在73小时标准时间后,被“虚无”彻底吞噬、归于寂灭的终点。这是一条被“宿命”锁定的、看似无可更改的路径。

    “现在,注入模拟‘能动性’变量。”陈远下令。

    团队开始操作。他们并非向那片遥远的星空发射能量或物质,那在概念层面的对抗中是无效的。他们所做的,是通过信息八阵图与洛书的协同,向那片星域所在的“信息层面”,定向注入一种强烈的、代表着“秩序”、“生机”、“抗争”与“可能性”的“意念场”。

    这种“意念场”,并非虚无缥缈的祈祷,而是基于陈远的新理论,将昆仑基地内部此刻高度凝聚的集体意志、基于《推背图》动态系统推演出的最优干预节点、以及大禹愚公精神所蕴含的“不屈”信息特质,进行高度提纯和编码后,形成的一种特殊的 “信息扰动”。

    与此同时,陈远死死地盯着屏幕上,Theta-7星系那原本指向寂灭的命运轨迹线。

    一秒,两秒……

    就在那凝聚的“能动性意念场”透过信息层面,抵达目标区域的瞬间——

    奇迹发生了!

    屏幕上,那条笔直指向“虚无”的、代表既定命运轨迹的暗红色线条,猛地颤抖了一下!紧接着,在其末端,靠近被“虚无”吞噬的临界点之前,骤然分叉出了数条极其细微、颜色各异、指向不同可能性的新轨迹!

    其中一条轨迹,代表着该星系在“能动性”干预下,其内部恒星的核聚变活动出现了极其微弱的、违背当前衰变模型的短期稳定甚至轻微增强;

    另一条轨迹,显示其行星磁场发生了难以解释的瞬时强化,仿佛在抵抗某种无形的侵蚀;

    还有一条轨迹更加微妙,指向该星系内部尚未诞生的、最简单的星际物质,其化学演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丝极其罕见的、倾向于形成更复杂有机分子的概率波动!

    这些新的轨迹都非常短暂、微弱,并且其中大部分很快又重新汇入了指向寂灭的主流轨迹,或者自身湮灭。但是,分叉本身的存在,就是颠覆性的!

    它像一个无声却震耳欲聋的宣言,在“道理反应堆”的屏幕上,在所有紧盯着屏幕的研究员眼前,清晰地证明了一件事:

    “命运”,并非铁板一块!在“文明主观能动性”的介入下,它可以被扰动,可以被偏转!哪怕只是极其微小的幅度,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但这意味着——“注定”的枷锁,出现了裂痕!

    “成功了!轨迹分叉!概率云扰动!” 一个年轻的研究员忍不住激动地喊了出来,声音带着哭腔。

    总控中心内,瞬间爆发出压抑已久的、雷鸣般的欢呼和掌声!许多人相互拥抱,用力拍打着彼此的后背,眼中闪烁着泪光。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测试的成功,这更是一次信念的胜利!它用冷冰冰的数据和最理性的模型,证实了那源自先民精神的不屈呐喊——我命由我不由天!

    李靖的嘴角,难得地勾起了一抹细微的、却真实存在的弧度。白起冷哼一声,但眼中那嗜血的红光中,多了一丝对于这种“无形交锋”的认可。林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手中的洛书清辉流转,与屏幕上的数据变化隐隐呼应,仿佛在为她所守护的“道理”与现实的交汇而欣慰。

    陈远没有欢呼,他紧握的双拳缓缓松开,掌心因为用力而留下了深深的指甲印。他目光深邃地看着屏幕上那昙花一现般的轨迹分叉,大脑在飞速地分析着刚才试验中收集到的海量数据。

    “记录所有分叉轨迹的诞生条件、持续时间、强度峰值以及与‘能动性输入’强度的对应关系!”他冷静地下达指令,声音依旧平稳,但微微颤抖的指尖暴露了他内心的激荡,“重点分析导致轨迹最终湮灭或回归主流的限制性因素!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样的‘能动性’,在什么样的节点介入,才能产生更持久、更具决定性的影响!”

    他转向众人,脸上露出了进入工作状态的专注神情:“诸位,我们证明了‘变量’可以影响‘系统’,这仅仅是第一步!就像大禹治水,找到了疏导的方向是成功的前提,但接下来需要的是更精确的河道开挖、更坚固的堤坝建设!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种扰动效应,从‘可能’变为‘常态’,从‘微弱’变为‘显著’!”

    他调出了“道理反应堆”的策略推荐界面,上面已经开始根据刚才的测试数据,动态生成一系列更加复杂和精细的“命运干预”方案建议:

    方案A(聚焦强化):建议集中更高强度的“文明能动性”于单一关键节点,尝试在“宿命”轨迹上制造一个足够大的、暂时性的“缺口”或“缓冲区”。

    方案B(多点渗透):建议将“能动性”分散注入命运网络的多个次要节点,通过量变引发质变,逐步削弱“宿命”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