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 回京!东宫栽赃通敌罪,朝堂对峙  穿书后我拒了渣男,反派大佬疯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十章 回京!东宫栽赃通敌罪,朝堂对峙 (第1/3页)

    黑风关的晨光裹着寒气,城楼下的士兵正忙着修补破损的砖垛,伙房飘来的米粥香混着草药味,是连日战火后难得的安稳。苏清鸢坐在木屋前的青石板上,指尖划过一叠泛黄的纸页——最上面是匈奴守将的密信,太子亲笔写的“助匈奴困苏战,事后赠粮草十万石”墨迹未干;中间是皇后输送军饷的商队账册,每一笔支出都标注着“林府外戚代转”;最底下压着母亲的脉案,李医官标注的“寒毒逐月累积”字样,被她用红笔圈了又圈。

    “都理妥当了?”谢砚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牵着两匹骏马,黑马“踏雪”的鬃毛刚梳理过,白马“流云”的鞍上还垫着她惯用的软垫,“苏将军说辰时启程,趁今日风小,能赶在天黑前到京城。”

    苏清鸢抬头,见他左臂的纱布换了新的,浅灰色布料上绣着细小的兰草纹——是她昨夜趁着他议事时偷偷绣的,没想到他竟直接用上了。她指尖碰了碰纱布边缘,轻声道:“都按时间线排好了,每样证物都附了说明,陛下一看便知。只是……太子在京里经营多年,咱们回京怕是会遇埋伏。”

    “早安排好了。”谢砚蹲下身,帮她把散落的纸页收进木匣,匣底垫着他母妃的旧帕子,“陈峰带一千破阵营精兵护送,沿途的驿站都换了我的暗卫,太子派来的眼线刚靠近,就被暗卫扣下了三个——留着他们的活口,正好让陛下看看太子的急不可耐。”

    苏战这时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枚虎符,塞进苏清鸢怀里:“这是镇国公府的兵符,你收着。京城不比北境,若真遇危险,凭这兵符能调动府里的护卫。”他看着女儿与谢砚相视而笑的模样,眼底泛起暖意,“走吧,该启程了。北境的账,得回京城算。”

    队伍驶出黑风关时,城楼上的士兵齐齐举枪送行,“苏将军保重”“谢王公保重”的呼喊声在山谷里回荡。苏清鸢回头望去,那座被炮火熏黑的雄关渐渐缩小,心里却比来时更坚定——这次回京,不仅要为父亲洗冤,更要查清母亲的死因,让皇后与太子付出代价。

    回京的路走了五日。前三日还算平静,到了第四日,官道上突然多了些“商旅”——有的挑着空货担,却时不时往队伍里张望;有的牵着瘦马,却总在队伍停驻时绕到马车后。谢砚的暗卫回报,这些人都是太子的贴身太监派来的,想找机会在物资车里“藏”通敌证据,却被暗卫提前截住。

    “殿下,要不要把这些人带回去当人证?”陈峰低声请示。

    谢砚勒住马,目光扫过远处树下的“商旅”,冷笑道:“不用,让他们跟着。太子见这些人没动手,定会在京里布下更大的局——咱们正好将计就计,让他把所有底牌都亮出来。”

    苏清鸢握着怀里的虎符,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她想起原书里,太子就是用“通敌”的罪名扳倒镇国公府的,如今历史重演,却多了她和谢砚这两个变数。她摸了摸衣襟里的白玉簪,簪身的兰草纹硌着掌心,像是在提醒她:不能重蹈原主的覆辙。

    第六日傍晚,队伍终于抵至京城城门。与来时不同,城门口没有迎接的官员,只有大理寺少卿带着一队士兵守在那里,见他们过来,少卿快步上前,躬身道:“苏将军、谢王公、苏小姐,陛下有旨,召三位即刻前往御书房见驾,不得耽搁。”

    苏清鸢心里一沉——按礼制,将领解边境之围,应先在大殿接受百官恭贺,再由皇帝召入内殿,如今直接去御书房,还让大理寺官员来接,显然是京里出了变故。

    “少卿可知陛下为何急着召见?”苏战不动声色地问道。

    少卿眼神闪烁,含糊道:“具体事宜,下官也不知情,只知是太子殿下与皇后娘娘提议,说三位一路辛苦,先见驾复命再歇息。”

    “皇后与太子也在宫里?”谢砚追问。

    “是,太子殿下与皇后娘娘已在御书房外等候。”

    苏清鸢与谢砚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警惕。谢砚悄悄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暖意透过指尖传来:“别慌,有我在。”

    三人跟着少卿走进皇宫,宫道两旁的宫灯已亮起,橘色的光映着红墙琉璃瓦,却透着压抑的寂静。御书房外的廊下,萧景渊穿着一身明黄太子袍,正把玩着腰间的玉佩,皇后则站在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