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楔子篇第5章乱世中的名臣大将们(三)  意外撞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楔子篇第5章乱世中的名臣大将们(三) (第2/3页)

九房小妾,我是同意呢还是同意呢还是同意呢?

    春桃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中。

    这是一个粉色的夜。同样的夜,有大姨太、二姨太老蚌怀春,也有丫鬟春桃少女怀春。

    这一夜,许叔同太兴奋了,喝高了。喝嗨了。大醉。不醒人事。

    第二天下午,许老爷酒醒了,可人还处在奇异的亢奋中。

    走出府外,感觉太阳特别温暖,天空特么湛蓝,就连刮过去的风的都带着香味儿。

    想起一天都未上衙,怠政总是不好的,便又折回了大堂。

    许大人刚在官衙坐定,茶都还没喝上一口,就接到城门官的报告:昌阳南无伤前来求援,因为担心引起城里民众不安,来人被拦在城门口。

    许叔同抬过茶杯,轻嘬了一口,心里翻江倒海地盘算起来。昌阳初围,包围圈或许有许多漏洞,但能乘隙突出来四下里报信求援的,必是与南无伤一般勇猛无双的精锐中的精锐,这样的人才昌阳不可能有太多,或许可能是唯一。截住或者拖延南无伤求援的步伐就能将张珣坑进爬不出来的坑。

    许大人紧急召集大小各级官员幕僚,对每个人安排好角色、剧本,他要把谯郡城打造成巨型的剧场。安排好一切,他便风风火火带人赶往城门迎接南无伤,正式开场表演。

    城门口,许大人见到南无伤时,以最军人的简练,说了一句:“南将军!昌阳被围的事我们已经知晓。军情如火,客套少说,请随我来。”

    南无伤张口无语,心情复杂地在后面跟行。

    许叔同流传在外的口碑并不好。南无伤就听到过不少许大人嚣张跋扈坑队友的小段子。但是,亲眼所见的许大人却是一位纯粹的军人。只有真正的军人才会于不经意间流露出救人如救火的真性情。

    流言并不可信。南无伤心里燃起了希望之光。

    节堂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官员,军官武将占着大半。文官武将都有统一的特质:整齐,肃穆。

    许大人一如既往的雷厉风行。他走上前,饱含着最真挚的感情,说:“各位同仁同袍!几天前,万恶的叛军慕容奇部围攻我们昌阳的兄弟,他们凶残、暴虐。我们很痛苦!因为我们无法得知昌阳兄弟的具体情况,我们无法对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我们非常痛苦!今天,昌阳的南无伤将军终于来了!他将给我们提供最准确的情报。请各位务必用最快的时间根据情报制定出最好的救援方案。救人如救火,我们一定要争分夺秒、尽我们最大能力救援我们的昌阳的兄弟!”

    南无伤很感动。许大人的言语直白而朴实,将急于救援却又因无知而无措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为自己过去轻信流言而愧疚不已。

    南无伤强忍着长途跋涉的疲倦、整日水米未进的饥渴,舔了舔开裂的嘴唇,用嘶哑的嗓子详细地介绍了昌阳的敌我态势。

    叛军慕容奇部十三万兵卒,弓骑步辎重救护各兵种齐全;甲箭石粮各军需充足。

    昌阳守军原六千八百,数场激战后仅剩一千六百人,百姓六万;经年战乱城防残破;箭矢全部耗尽;粮草撑不过十天。暂时还没有看到外援。

    最后,南无伤肃穆地行了一圈礼,道:“昌阳危在旦夕。拜托诸君了!”

    在座的将士在许大人的率领下,纷纷表达了对昌阳守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崇高敬意,同时表示一定以昌阳守军为榜样,尽快制定出完美的救援计划,尽全力救援昌阳。

    在南无伤的注视下,谯郡将士迸发了空前的热诚,废寝忘食地制定出一份份精美的救援昌阳计划,有开山、涉水、搭桥、铺路、晓行、夜行、昼行、潜行、飞行等等各种行,有步攻、骑攻、弓攻、水攻、火攻、毒攻等等各种攻,有攻坚战、包围战、强袭战、地道战、麻雀战、心理战、宣传战等等各种战,林林总总。从部队动员、誓师,到战后战利品分配、俘虏处置。周全而精密。

    每日里,谯郡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慷慨激扬的演讲,号召全郡军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力以赴救援昌阳。军营里将士们高喊着口号“刻苦训练,救援同袍”苦练不缀。

    南无伤在满城充耳的“救援同胞”声中艰难地等候着。

    第五日,天明时分,一夜未眠的南无伤盯着最后一份计划书落到许大人手中,充满希翼地问:“许大人,今天能够开拔出兵?”

    许叔同愣了愣,有点没反应过来,茫然地回过头:“出兵?节度府的命令到了?”

    随行的幕僚急忙回答道:“大人!还没有。”接着,又抱怨道:“节度府也真是拖拉,都好几天了,也不给个信。”

    南无伤的心忽然如掉进了冰窖,凉气一丝丝往外冒。他颤抖着声音,不确信地问:“还......需要节度府的命令?”

    许叔同悠悠地叹了一口气,像看傻子一样看着南无伤,轻声说道:“南将军,你也是带兵的人,朝廷对军队定下的规矩你应该懂的。”

    朝廷的规矩,军队的任何移动都要有相应的令符许可。这种规距甚至可以上朔至远古神话王朝,也是所谓“符合”一词的来源。南无伤祖上几辈都是军户,算是正统的军人世家,奉令而行的规矩深入骨髓。然而,现在身处战乱之地,规则崩坏,像张珣守昌阳、夏钧占彭城、许叔同据谯郡等等事先均无令符许可,无非是当时的相机行事。问题在于,如果有人一定要拿规矩说事,规矩便是真规矩。

    南无伤忽然觉得自己很累。

    他也的确很累。从昌阳突围、奔行、求援,耗尽了体力,在谯郡这几天,一声声“救援同胞”的呼喊支撑他仔细地指点从谯郡到昌阳的每一处道路、河流、山丘、沟壑,又抽空了心力。而许叔同突然要讲的规矩让他所有的累变得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