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薛老师的小熊创可贴 (第2/3页)
这看似平常的一下,却惊得李京京“哎哟”一声踉跄着往前冲,惨白的脸上瞬间浮起冷汗,连嘴唇都没了血色。他佝偻着腰,双手死死捂住屁股,喉间溢出压抑的呜咽,像只受了伤的小兽,不敢大声叫,只能偷偷发抖。
毛超像嗅到腥味的鱼般立刻凑了上来,夸张地捂住胸口连连摇头:“唐飞啊唐飞,平日里看你斯斯文文的,怎么下手这么重?把人打成这样,也太不地道了吧!”他挤眉弄眼的模样,分明是把这当成了新的八卦谈资,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周围的同学听见,几个路过的学生也停下脚步往这边看。
马小跳紧抿着嘴唇,根本没心思理会毛超的闹剧。他满脑子都是李京京刚才躲闪时露出的、裤腰下那片乌紫的伤痕,胸腔里像堵着团烧红的炭,烫得他心口发疼,连呼吸都带着火气。“走,找薛老师去!”话音未落,他已经攥住李京京的手腕,掌心传来的微微颤抖让他握得更紧——这次,他绝不能再让京京被欺负,绝不能。
李京京拼命往后缩着身子,苍白的脸上写满恐惧,指甲几乎陷进马小跳的皮肉里,留下几道红印:“别……别去!她会打我的!她会打得更狠的!”但马小跳铁了心似的,胳膊像钢钳般死死扣住他,任凭李京京怎么挣扎,都拖着他跌跌撞撞地往教师办公室冲去。走廊里凌乱的脚步声,混着李京京压抑的啜泣,在空荡荡的教学楼里回响,惊得窗外的蝉鸣都弱了几分,没了之前的聒噪。
薛老师轻轻拉开办公桌的抽屉,取出一盒草莓味的创可贴,指尖捏着印着小熊图案的那片,蹲下身看着蜷缩在椅子里的李京京。
少年的脊背绷得像张拉满的弓,校服下摆被死死攥在掌心,布料皱成一团。听见动静,他只敢偷偷抬眼,睫毛上还沾着未干的泪,像落了层细霜,撞见薛老师的目光又慌忙垂下,盯着自己磨得发白的鞋尖,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别怕,”薛老师的声音放得极柔,像秋日里晒过太阳的棉花,轻轻落在少年耳边,“老师看你指节都掐红了,贴片创可贴,就不疼了。”她说着,慢慢伸出手,指尖带着刚从抽屉里带出的、淡淡的草莓甜香,没有急着碰他,只是静静等着。
李京京的手指动了动,藏在身后的手微微蜷起——掌心的月牙形掐痕还泛着红,是刚才攥着桌角时留下的。犹豫了几秒,他才慢慢把小手递过去,指尖冰凉,还在轻轻发抖。薛老师小心地展开他的手掌,把小熊创可贴轻轻贴上,指尖不经意蹭到他手腕处的淤青,少年猛地瑟缩了一下,像被针扎到似的。
“这里是怎么弄的?”薛老师的声音沉了沉,目光落在那片淡青色的痕迹上,却没有再追问,只是用指腹轻轻蹭了蹭创可贴的边缘,确保粘牢,“以后疼了、怕了,都可以来找老师,知道吗?老师的抽屉里,还有好多这样的小熊创可贴,都可以给你。”
少年的头埋得更低了,肩膀却悄悄松了些,藏在袖子里的手,轻轻摸了摸手腕上的淤青,又碰了碰掌心的小熊创可贴——甜香混着暖意,像突然闯进阴影里的一缕光,让他紧绷的神经,终于有了一丝松动。
李京京绞着衣角的手指骤然收紧,校服下摆被揉得皱成一团,布料上的线头都被扯了出来,飘在空气里。喉结艰难地上下滚动,他盯着薛老师胸前晃动的银色校徽,突然发现那上面的齿轮图案,像极了爸爸喝醉时转动的打火机——那打火机烧过他的手背,留下的疤痕至今还在,一到阴雨天就发痒。
“在……在永嘉花园2单元113号……”话音未落,他的肩膀突然剧烈颤抖起来,沾着墨水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在皮肤上压出月牙形的白痕,泛着淡淡的红,像要渗出血来。
这周六,薛老师攥着皱巴巴的纸条,循着地址拐进了巷口。正午的阳光被纵横交错的电线切割成细碎的光斑,烤得柏油路面泛着油亮的光,空气里飘着尘土的味道,吸进鼻子里都觉得干。穿过人声鼎沸的小吃街,铁板鱿鱼的焦香与水果摊的甜腻渐渐被霉味取代,眼前赫然出现一片灰扑扑的“水泥森林”——墙皮剥落的六层楼房像摞歪的饼干盒,被密密麻麻的晾衣绳与褪色的广告牌缠成巨大的茧,连风都透不进来,闷得人难受。
晾在楼道里的塑料桶接满了渗水,桶沿挂着水珠,滴在地上积成小水洼。青苔顺着墙角蜿蜒攀爬,像块难看的补丁,贴在灰扑扑的墙上。锈迹斑斑的铁窗后垂着碎花窗帘,布料上沾着星星点点的油污,洗都洗不掉。穿着汗衫的老人倚在斑驳的墙根下下棋,棋子在掉漆的铁皮盒里碰撞出清脆声响,偶尔传来几句争执;穿开裆裤的孩童追逐着跑过积水的石板路,溅起的水花沾湿了晾晒的被褥,留下深色的印记,像块丑陋的疤。晾衣绳上飘着件蓝白校服,衣角磨得发毛,布料都变薄了,与不远处写字楼玻璃幕墙上反射的霓虹形成刺眼的反差,像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隔着一条看不见的鸿沟。
污水从开裂的下水道口溢出,在凹凸不平的路面聚成暗褐色的水洼,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引得几只苍蝇嗡嗡绕着飞。骑着三轮车收废品的老汉碾过水洼,车斗里的易拉罐叮当作响,打破了巷子里的沉闷。薛老师踮着脚避开黏腻的青苔,生怕滑倒,抬头望见某户人家用红砖支起的卫星锅,在阳光下泛着陈旧的银灰色,仿佛这座繁华城市褪下的鳞片,藏着不为人知的窘迫与艰难。
这里的房子格外便宜,三千块就能租到宽敞的一居室。斑驳的墙皮、漏水的管道,在低廉的租金面前都成了微不足道的瑕疵。于是,这片城中村像块巨大的海绵,吸纳着背着蛇皮袋进城的农民工、攥着简历四处碰壁的年轻人,成了无数漂泊者在这座城市的第一站,也成了李京京的“家”——一个连阳光都少得可怜的家。
锈迹斑斑的铁门虚掩着,门牌号113的铝牌被岁月磨得字迹模糊,只剩个大概的轮廓,在穿堂风里轻轻摇晃,发出“吱呀”的轻响,像老人的叹息。薛老师抬手欲敲,瞥见门口歪斜的红漆小板凳上,码着三双洗得发白的布鞋——最大那双的裂口处用黑线粗糙地缝补过,针脚歪歪扭扭,一看就是没怎么缝过东西的人弄的;最小那双的鞋头还别着褪色的卡通贴纸,是小孩子喜欢的小熊图案,贴纸边角都卷了边。墙角堆着发霉的纸箱,纸皮都变软了,几袋用麻绳捆扎的废品歪斜着,与墙面上蛛网般的水渍、经年累月的油垢相映成趣,空气里浮动着潮湿的霉味与廉价洗衣粉的刺鼻气息,呛得人喉咙发紧,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