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四章:跑起来的迷彩三蹦子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五十四章:跑起来的迷彩三蹦子 (第1/3页)

    就在陈团长在那苍茫的,十一月的敕勒川大雪原上,全歼了宁马的一个不满编的骑兵团时。

    陈常在这边的三蹦子终于跑起来了。

    陈常在还是低估了这些,能把轮胎造出来的设备的制造难度。

    他和几个老师傅们,以及他的那些学生们,不断的在开技术讨论会。

    每一个技术难点,都需要所有人开动脑筋,想尽了办法。

    终于在半个月后才确定下来了,整体的制造工艺。

    又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这套极其简陋的汽车轮胎生产线才正式落地。

    而这个时候,时间已经到了1936年的十一月了。

    当第一条轮胎,从高压硫化机上被取下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欢声雷动的跳了起来。

    这条生产线虽然简陋,但它却是这个世界上,第一条钢丝子午线轮胎生产线。

    它足足领先了整个世界十年时间。

    就在这个项目立项的时候。

    这条生产线的所有技术图纸和生产技术数据,就都被陈常在列为了绝密级别。

    尤其是这个“高温高压蒸汽硫化轮胎成型机”

    为了这件事。

    他对前来观看三轮车和轮胎首次生产成功,并装车的大领导说道:“领导,这台机器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是第一台,也可能是唯一一台,能够生产钢丝轮胎的设备。

    按照我的预估,至少在五到十年之内,国外是应该造不出来这东西的。

    但是有些时候,技术就是一层窗户纸。

    他们可能在知道了只言片语的时候,就能对这种技术展开联想。

    所以我想,这个技术应该作为绝密技术存在。

    因为它真的很重要。

    我打个最简单的比方。

    当两辆车,一辆车用的是麻制纤维,或是化学纤维做的轮胎。

    一辆车用的是我们这种钢丝做的轮胎。

    在同样的沙石路面上去奔跑。

    那么那个麻纤维的轮胎,可能在十公里之内,就会被地上尖锐的石头给划破。

    或是因为沙石的磨损,把轮胎磨漏。

    但是我们的钢丝胎,却因为有一层钢丝的保护。

    哪怕那些尖锐的石头能够划破层橡胶。

    但是它却划不破钢丝。

    哪怕外层橡胶都磨掉了。

    但是想要磨穿钢丝可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两相比较,那个在国际上,现在普遍使用的麻纤维或是人造丝作为骨架的轮胎。

    它如果能够跑十公里的话。

    那么我们的钢丝胎就能跑一百公里。

    这里面的区别可是太大了。

    尤其是在军用车辆上更是如此。

    所以还请领导考虑,把这项技术的保密级别提到最高。”

    虽然陈常在已经把这个轮胎硫化炉的技术,提高到了他厂里面的绝密级别。

    但他毕竟不是什么总部的领导。

    派驻到吴家堡的内保同志,自然会答应他的要求。

    但是这和最上面的领导说出来的话,还是不一样的。

    毕竟名不正言不顺。

    听了陈常在的话后,面色凝重的大领导说道:“常在说的对,这技术上的事情我不是很懂。

    但是我知道,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一些事情之间,往往就是一层极薄的窗户纸。

    只要轻轻一点也就破了。

    可就是这样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却能隔绝两边不知道多长时间啊。”

    这时跟随大领导一起来的二号领导说道:“常在同志既然说这件东西这么重要。

    那么我们内保的同志和特科的同志,将会把这一方面,提高到最高的等级。

    对了,常在同志,你来到我们队伍里已经有一年多了吧。

    按照我们队伍的考察规定,你可是早就已经超过了考察时间了。

    可是我们却一直没有等到你要求加入我们队伍的申请。

    我和一号领导也说过这件事。

    领导说,常在同志只是工作忙,有些时候想不起来。

    让我找个机会问一下常在同志,有没有想法,真正的加入到我们的队伍里。

    正好今天也有机会,如果常在同志想要加入我们的队伍。

    那么我想,一号领导是愿意做你的介绍人的。”

    陈常在这时候突然拍着脑门说道:“哎呀呀,领导您看,我这个人就是个技术脑袋。

    有些时候一搞起来技术,画起来图纸,就什么都忘了,整个脑袋就跟个木鱼疙瘩似的。

    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