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0、武夫关隘,横练外功  拳之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30、武夫关隘,横练外功 (第1/3页)

    谁能想到,之前还互为仇敌的两个人,如今居然会联手对敌。

    练幽明没想到。

    谢老三更没想到。

    “这人是少林弃徒,师承一位远走海外的少林高僧,不但精通少林五行拳,还得了一门铁布衫练法,明劲大成,小心了。”

    听到谢老三的话,练幽明眼神闪烁,“明劲?”

    谢老三咧了咧嘴,“咋,守山老人没教过你怎么区分江湖高手?早说了让你跟着我混,现在傻眼了吧。”

    练幽明却不回应,对于这些武夫所走的路数,燕灵筠也提到过几句,当有三种练法。

    便是明劲、暗劲、化劲。

    这三种练法无有先后之分,亦非境界排名,至于孰强孰弱,得看自身所成气候之深浅。

    还是那句话,胜负输赢,从来不是说出来的,更不是看出来的。

    有人富有机心,有人体魄强横,有人气血衰败枯竭,有人阴险狡诈、不择手段,一旦生死厮杀,能像薛恨、宫无二那样讲规矩只怕少之又少,时机、心机、环境、应变能力,甚至是其他一些外界因素,都有可能是决定输赢的关键。

    那白猿虽说身手不俗,不也照样阴沟里翻了船。

    总而言之,老弱青壮,女人孩子,道士和尚,这江湖你来我往,可究竟谁比谁高明,那得打过才知道。

    而守山老人就说过,“缠丝劲”是化劲的练法。

    练幽明当时只觉听起来容易,但练起来却难。

    这些时候他已洞悉了许多拳理,原来在武夫的眼中,人身生来僵拙,筋骨、血肉、四肢百骸,皆乃束缚自身的枷锁。就好比一个普通人从蹒跚学步,到奔走跑跳,从笨拙到灵活,无不是打破枷锁,化拙为巧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会在一个人成长到青壮的时候达至顶峰,盖因那时气血充足、筋骨强壮。

    可一旦越过顶峰,老态渐显,便如夕阳西下,身骨会日益迟钝,枷锁再现,如困樊笼,到最后干脆动行迟缓,乃至举步维艰。

    而武夫所求,便是用“功夫”将这个“化拙为巧”的过程再作延伸,意图彻底打破囚困自身的樊笼,或是延缓那气血衰败的过程。

    所以,大多武夫往往会在自己身骨初成之际便开始打下根基,只因那时枷锁薄弱。

    而这道枷锁究竟是什么,以练幽明如今的理解,那是由一个个人身关隘组成的,包含了许多东西。

    若依普通人而论,譬如身骨之间的间隙,筋与肉的变化,人身关节虽能调动,可却受限于诸般角度,同时还被筋肉拉扯束缚。似那些大力士,虽身形魁梧,筋强骨壮,奈何举止笨拙,而舞蹈家身段柔软,通常能做出一些常人难以做到的动作,却又舍了力道。

    但这些都是明面上的,能看得出来的。

    而在那看不到的地方,人身内在,练幽明已能感受到自己的劲力自脊柱而起,却在传递至手上的时候迅速衰减,想来这便是内劲被关隘所阻。

    再有气血的强弱,内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