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巫村秘辛揭过往,青铜镜钥启新程 (第2/3页)
依次走下石阶,来到一间约十丈见方的密室。密室的墙壁上刻满了商族的象形文字,中央的石台上摆放着一面青铜镜 —— 镜面直径约一尺,边缘雕刻着玄鸟、云纹与巫蛊符文,镜柄是一条盘旋的青铜龙,龙首朝上,口中衔着一颗暗红色的宝石。
诸葛家少主走到石台旁,仔细观察着青铜镜:“这面镜子的工艺绝非普通器物,镜身上的符文与祭坛密室的符文同源,应该是当年先祖专门炼制的法器。” 他伸手想要触碰镜面,却被巫清瑶拦住。
“小心!这面镜子叫‘照魂镜’,能映照出人的魂魄,若心有杂念,很容易被镜中影像反噬。” 巫清瑶从怀中掏出一块白色的绢布,擦拭着镜面,“先祖说过,照魂镜不仅能照魂,还藏着一个秘密 —— 镜柄上的宝石其实是‘镜钥’,能打开一处与秦代皇室相关的隐秘之地。”
“与秦代皇室相关的隐秘之地?” 墨教授眼中一亮,“难道是秦始皇陵的其他陪葬坑?还是另有一座未被发现的皇陵?”
巫清瑶摇头:“先祖的记载中没有明确说明,只说那处地方藏着‘秦之根基’,只有集齐照魂镜、玄鸟玉佩与镇坛钥,才能找到入口。” 她顿了顿,从怀中取出镇坛钥,与玄鸟玉佩一同放在石台上,“如今三样东西都齐了,或许我们能从照魂镜中找到线索。”
诸葛家少主深吸一口气,按照巫清瑶所说,将双手放在照魂镜的边缘,集中全部心神,默念起竹简上的安神咒语。片刻后,镜面开始泛起一层白雾,白雾中渐渐浮现出模糊的影像 —— 那是一片荒芜的山地,山地中央有一座巨大的石碑,石碑上刻着一个巨大的 “秦” 字,石碑下方有一道石门,石门上刻着与照魂镜相同的玄鸟与龙纹。
“那是…… 哪里?” 杨教授激动地凑上前,想要看得更清楚,可镜面的影像忽然晃动起来,白雾渐渐散去,恢复了原本的模样。
诸葛家少主收回手,额角渗出细汗:“镜面的力量太弱,只能映照出模糊的影像。不过我能感受到,那处地方在秦地的西部,靠近当年的陇西郡一带。”
刘家老祖拄着拐杖,若有所思地说道:“陇西郡是秦代的西陲重地,当年秦始皇派蒙恬驻守陇西,抵御匈奴。若那处地方藏在陇西,说不定与秦代的军事机密有关,甚至可能是秦始皇储存粮草与兵器的隐秘仓库。”
“不管是什么,这都是新的线索。” 项羽凡握紧佩剑,眼中满是期待,“我们之前从秦始皇陵地宫出来,没能拿到传国玉玺,如今有了照魂镜的指引,或许能从那处隐秘之地找到更多关于秦代的秘密。”
巫清瑶将照魂镜小心地收入锦盒,递给诸葛家少主:“这面镜子对我族已无太大用处,交给你们或许能发挥更大的价值。若你们要去陇西寻找那处隐秘之地,我可以让族中熟悉地形的人给你们带路 —— 我族世代居住在秦地山林,对陇西一带的古路还算熟悉。”
诸葛家少主接过锦盒,郑重地点头:“多谢巫族长。若真能找到那处隐秘之地,我们定会将其中与巫蛊遗族相关的历史记录下来,让世人了解你们的过往。”
众人回到竹楼时,天已微亮。晨曦透过窗棂,将竹楼内染成暖金色。巫清瑶去与族老们商议是否走出山林,众人则趁着这段时间整理行装,清点从祭坛与密室带出的物品 —— 三卷竹简、玄鸟玉佩、照魂镜,还有那瓶剩余的镇魂血,每一样都承载着千年的秘密。
黑虎将青铜钥匙与照魂镜锦盒小心翼翼地放进背包,嘴里念叨着:“下次再遇到这种古墓、祭坛,可得多带点符纸和草药,不然每次都得九死一生。”
项羽凡闻言,忍不住笑了:“你要是怕了,下次可以留在外面等我们。”
“那可不行!” 黑虎立刻挺直腰板,“我黑虎可不是胆小鬼,越是危险的地方,越要去闯一闯!再说了,有你们在,我放心!”
众人都被黑虎的憨直逗笑,竹楼内的气氛轻松了许多。诸葛家少主看着手中的玄鸟玉佩,忽然想起在地宫看到的传国玉玺,心中暗道:传国玉玺与照魂镜指引的隐秘之地,会不会有什么关联?秦始皇当年修建陵墓、炼制魂蛊,又在陇西藏下 “秦之根基”,他到底在谋划什么?
没过多久,巫清瑶带着两位白发苍苍的族老走进竹楼,脸上带着笑意:“族老们已经商议好了,决定跟着各位走出山林。不过我们不打算去繁华的城镇,只想找一处安静的地方定居,继续以草药蛊术治病救人。”
“这是好事!” 杨教授激动地说道,“我认识几位研究民俗与医学的学者,可以帮你们联系合适的住处,还能为你们建立草药园,让更多人了解你们的医术。”
巫清瑶感激地点头:“多谢杨教授。族中已经选好了带路的人,是族里最熟悉陇西古路的‘阿石’,他明天一早就可以随你们出发。”
第二天清晨,巫蛊村的村民们都来为众人送行。阿石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皮肤黝黑,眼神明亮,背着一个装满草药与干粮的背包,脸上带着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与期待。
“各位放心,陇西一带的古路我都走过,就算是荒山野岭,我也能找到路。” 阿石拍着胸脯,语气自信。
众人与巫清瑶、族老们告别后,跟着阿石踏上了前往陇西的路。巫蛊村渐渐消失在山林深处,身后是千年的守护与过往,前方是未知的秘密与挑战。
一路上,阿石果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