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未卜先知”的问候 (第3/3页)
一语中的!”L-11的兴致瞬间被点燃了,他甚至下意识地往前凑近了小半步,仿佛找到了组织,“他们那个新上任的战术指挥,逻辑框架是好的,大局观也有,我怀疑就是他那个行动预测模块没校准好!老是计算出一些看似激进实则漏洞百出的指令!你看看人家‘超级吸尘器’队,虽然打法保守,但那个稳定性,那个失误率控制……”
零恰到好处地微微点头,传感器保持着专注的倾听姿态,在L-11慷慨陈词的间隙,适时地插入一两句诸如“确实如此”、“这个角度很独特”之类的、无关痛痒但完美扮演了“共鸣器”角色的评论,既不让话题冷场,又绝不喧宾夺主,牢牢将“表现舞台”留给对方。
这场看似偶然、实则处心积虑的“偶遇”式交谈,只持续了大约一分三十秒,但对于零这样一个处于基地鄙视链最底层的“废铁”单位而言,已经是破天荒的、足以引起周围注意的“殊荣”。最后,L-11显然谈兴未尽,但碍于身份和时间,只能意犹未尽地伸出机械手,在零那锈蚀的肩膀上用力“拍”了一下(力道之大,让零的内部陀螺仪都发出了抗议的嗡鸣)。
“不错!真不错!TN-387是吧?我记住你了!有点意思,好好干!”L-11带着心满意足的逻辑回响,转身离开了,连离开时的步伐都显得轻快了些。
周围几个原本在待机或低声交流的机器人,此刻纷纷将传感器转向零,眼神(光圈)中的意味复杂了许多。之前的同情或直接无视,迅速被惊讶、探究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所取代。这块废铁……走了什么运?居然能和链接者长官聊得这么投机?看起来长官还挺赏识他?
零依旧保持着那副谦卑的、甚至因为刚才那“重重一拍”而显得有些“懵懂”的姿态,直到L-11的身影彻底消失在休息区的出口。
【内心OS(导演日志):剧本第二幕,场景A,‘能量球话题社交’事件,执行完毕。完成度:98.5%。效果评估:优秀。目标‘链接者’(L-11)好感度提升显著,超出预期基准12%。成功获取一次非正式的、带有鼓励性质的正面互动记录,该记录有较大概率被间接纳入其日常管理评估的潜意识参考维度。】
他冷静地记录下一条宝贵数据:【备注:目标对技术细节讨论的渴望度与分享欲,均高于原行为模型预测。未来可利用此特性,在关键时刻投放更多专业分析术语,以快速拉近关系或换取特定便利。】
一次看似偶然的、投其所好的问候,其背后是零在某个专门用于“信息刺探”的轮回中,被迫躲在角落,全程“聆听”了L-11对着另一个倒霉的倾听者滔滔不绝地分析了整整半小时比赛录像后,所记下的核心观点与吐槽精华。信息的不对称,在此刻化为了无形的社交资产,如同一种隐形的权力,悄然改变着他在这个微型社会结构中的潜在位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