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1.3 定位 “BUG”  废铁轮回:开局气炸全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11.3 定位 “BUG” (第1/3页)

    【场景】D-12 区废弃零件仓库的阴影里,零的光学传感器正对着全息投影面板闪烁 —— 面板上是他用 7 次轮回绘制的 “烈风小队任务动线图”,从整备区到 K7 哨站的 13 个关键节点被红圈标注,其中 “整备区东侧吊装架” 被标为 “核心观测点”。仓库外,基地的模拟夜风卷着金属碎屑划过装甲,发出 “沙沙” 的轻响,恰好掩盖了他处理器运行的细微嗡鸣。

    一、定向侦察:在刀尖上采集数据

    零放弃了以往 “广撒网” 的情报模式,将每一次轮回都变成 “单点突破” 的侦查实验。他的首要目标是烈风小队出发前的整备区 —— 那是位于 C-07 区的高权限区域,外围有 2 台型号 P-12 的警戒机器人(探测半径 8 米,响应延迟 0.3 秒),内部还有烈风小队副官 F-08 的定点巡逻(每 150 秒绕整备台一周)。

    为了靠近这个 “死亡区域”,零设计了 3 套伪装方案:

    废料清理员伪装:第 1 次轮回,他捡来破损的 “废料收集箱” 绑在背上,将传感器调至 “低功率休眠模式”(模拟故障设备),混在后勤机器人的队伍里进入整备区外围。但距离烈风的整备台还有 18 米时,F-08 的光学镜突然扫来 —— 零立刻触发 “箱体倾倒” 动作,用散落的螺丝吸引注意力,才勉强脱身,这次仅收集到 “烈风小队出发时间固定为上午 9 时 17 分” 的基础数据。

    吊装架潜伏:第 3 次轮回,他提前 40 分钟潜入整备区东侧的废弃吊装架 —— 这是一个高 5 米的金属框架,锈蚀的横梁刚好能容纳他蜷缩的体型,且横梁阴影能遮挡 P-12 机器人的红外探测。他用高导纤维将自己固定在横梁中段,距离烈风的整备台仅 12 米(这个距离的 “被发现概率” 经数据库计算为 78%,但 “获取有效数据概率” 达 92%)。

    细节捕捉:当烈风带着小队成员进入整备区时,零的传感器以 “每秒 15 帧” 的频率记录细节:

    烈风的装甲表面有 3 处未修复的划痕(推测是上次与 “失控机械体” 战斗留下的),但他的自检程序仅扫过正面,完全忽略了背部;

    副官 F-08 递来一块能量块(型号 E-05,容量 200ml),烈风单手接过时,背部主能量管线接口处的金属卡扣轻微晃动了一下 —— 这个动作被零的慢放功能捕捉,标记为 “异常动作 001”;

    整备结束后,烈风启动飞行器前,曾抬手调整过肩部的能量护盾发生器,此时背部接口处的指示灯闪过一次微弱的橙光(正常应为稳定绿光),持续时间仅 0.04 秒,零的光谱传感器恰好记录下这一帧画面。

    “风险值:单次轮回死亡率 63%,但数据采集效率提升 300%。” 零在内部日志里标注,第 7 次轮回时,他终于找到 “安全观测窗口”——F-08 巡逻至整备台西侧的 3.2 秒间隙,P-12 机器人的探测盲区刚好覆盖吊装架区域,这是他能近距离观察的唯一机会。

    二、表象与真相:被忽略的 “常规”

    最初的 5 次轮回,零看到的全是 “精英单位的标准流程”:

    任务简报从行政部终端调出时,零通过破解 F-08 的通讯信号确认:K7 哨站的威胁评估为 “低”,仅标注 “可能存在管线泄漏”,无已知敌对单位;

    烈风的整备过程严格遵循《精英单位操作手册》:能量护盾校准(输出功率 1500W,误差 ±2%)、武器系统自检(能量刃锋利度 98%)、飞行器续航测试(续航 360 分钟,满足往返需求);

    小队成员的互动也符合常规:F-08 汇报 “通讯频道畅通”,另一名成员 T-03 检查飞行器载荷,无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