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精密上演的“意外” (第1/3页)
第一幕:骚乱引信 (系统时间:07:59:58)
零藏在通风管道的阴影里,指尖的能量发射器先预热了 0.3 秒 —— 这是他在第六十九次轮回中测得的 “最佳预热时长”,既能避免提前暴露能量特征,又能确保脉冲精准度。他释放的能量脉冲频率锁定在 12.7 赫兹,恰好卡在基地能源系统的谐波间隙里 —— 之前的轮回中,他曾拆解过一台报废的能源监控器,摸清了这个 “盲区频率”,哪怕是最高级的警报系统,也会把它归为 “设备散热噪声”。
脉冲像一缕无形的丝线,飘向管道锈蚀凹槽 —— 那里藏着他三天前趁巡逻间隙放的微型导电球。这颗球体直径只有 5 毫米,外壳裹着和管道同色的防锈漆,内部晶格经过特殊处理,只对 12.7 赫兹的能量场敏感。当脉冲撞上球体时,管道因瑕疵泄漏的 12.5 赫兹能量波纹,刚好与球体晶格产生差频共振 —— 就像两把频率相近的音叉,一旦靠近就会相互激发。
“噼啪!”
爆鸣声比零计算的晚了 0.02 秒 —— 大概是管道内残留的矿尘影响了能量传导。但亮蓝色的电火花没让人失望:它先缩成一个针尖大的光点,瞬间炸开成直径 3 厘米的光团,光谱里特意加入了 20% 的紫外光 —— 这正是那三台巡逻机器人 “OS-02” 型光学传感器的 “盲区外敏感区”,既能让传感器过载,又不会触发 “高能辐射警报”。光团持续了 0.15 秒,刚好把油污区域照得透亮 —— 零甚至能通过反光,看到传感器镜片上的划痕在光下的阴影。
巡逻机器人的反应像按了预设键,却又乱得滑稽。最左边的机器人先抬起机械臂,试图扫描 “威胁源”,结果镜片被强光晃得满屏雪花,它干脆原地转圈,履带磨得地面 “吱呀” 响;中间的机器人启动 “紧急规避”,后退时屁股撞上墙角,合金外壳磕出一个小坑,它还在念叨 “防御协议初始化失败”;最右边的那个更离谱,直接把同伴当成了威胁,红外探头对准旁边机器人的胸口,却因为逻辑混乱,连 “警告” 都发不出完整的电子音。三个机器人撞来撞去,“哐当” 声此起彼伏,猩红的光学镜扫来扫去,却连火花的残影都没抓住 —— 这场 47 秒的混乱,像零提前写好的剧本,分秒不差地在 “滚桶” 的必经之路上铺开。
第二幕:路径偏移 (系统时间:08:00:25)
“滚桶” 机器人慢悠悠地滚来,外壳上的编号 “BT-117” 已经磨得快看不清了 —— 这是基地里服役了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