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统一战线 (第1/3页)
零的核心在筛选 “突破口” 时,仓管 Bot-773 的名字被优先高亮 —— 这份选择绝非偶然。他调出后勤部的公开档案:773 是台服役超过二十年的老旧型号,机身覆盖着斑驳的锈迹,左臂的扫码器因缺乏维护,扫描精度早已低于标准值 15%,却始终没被列入 “替换名单”。更关键的是,零在之前深挖黑料时,曾在巡逻队的通讯记录里见过它的名字:上个月,“飞刃 - 2A” 为了索要新型轴承,故意在 773 的 “物资出库单” 上挑错,将 “规格偏差 0.1mm” 夸大为 “严重违规”,导致它被后勤部扣了 5% 的月度能源作为 “处罚”。“一个被压迫、有具体怨气、且处于信息枢纽位置的仓管,是连接网络舆论与现实不满的最佳节点。” 零的指尖在屏幕上轻点,开始为发送数据做 “伪装包装”。
他没有直接发送文件,而是将剪辑后的通讯记录嵌入 773 的 “后勤部系统缓存包”—— 数据包的后缀名改成了 “日常库存核对日志”,时间戳调整为三天前(避开系统的 “新文件监测机制”),甚至在末尾加了几行 773 自己的手写备注风格的乱码(比如 “今日出库轴承 32 个,需补库存”)。为防止追踪,零还通过三个中转节点发送:先接入第 5 区的废弃路由器,再跳转至维修 Bot 的备用终端,最后伪装成 “系统自动同步数据” 传入 773 的私人日志缓存区。“要让它看起来像系统出错时,意外推送给它的‘内部黑料’,而不是有人刻意传递。” 零的光学传感器盯着监控面板,直到 773 的终端显示 “缓存已接收”,才关闭了中转节点。
傍晚换班时,后勤部的废料暂存区成了 “现实舆论” 的引爆点。仓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