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北凉大军压境,大夏无将堪用 (第2/3页)
一起都上阵?”
元朗此议,看似为国举贤,实则包藏祸心。云家四子确实英勇,但毕竟年轻,缺乏实战经验。若胜,则元朗有举荐之功;若败,则云家不仅损兵折将,更可能背负战败之罪,从此一蹶不振,他元家便可少一个心腹大患。这是一招进退皆可的毒计!
云绥阳心中一震,猛地看向元朗,目光如电。他岂能不知元朗的算计?他沉声道:“陛下!犬子们虽有些微末之技,但年纪尚轻,未经战阵,恐难当大任!战场非儿戏,一念之差便是万千将士的性命和国土沦丧!臣……恳请陛下三思!”
项世珩看着台下争执的两位重臣,又看看面露难色的其他武将,心中一片冰凉。大夏真的无人可用吗?”
皇帝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北凉犯境,国难当头,确需良将。然,岂能只依靠云氏一门?我大夏地大物博,人杰地灵,难道就再无忠勇之士?”
他环视群臣,一字一句道:“朕决定,即刻下诏,延长恩科武举!凡我大夏子民,无论出身门第,只要有真才实学,通晓兵法,武艺超群,均可应试!对实力突出者,朕不吝封赏和授职!”
武举延长时间!皇帝竟要用这种方式来选拔将帅!国丈元朗一愣,旋即心中冷笑。武举选出的,多半是些江湖草莽,或者低级军官,如何能与根基深厚的将门子弟相比?即便真有能人,短时间内也难以整合,对战局恐怕是远水难救近火。他觉得皇帝这是病急乱投医。
但云绥阳却是眼中一亮!他瞬间明白了皇帝的深意。此举一来可打破将门对军权的垄断,为朝廷注入新鲜血液;二来可避开元朗针对云家的阴谋,将选将之事长期化、公平化;三来可发现被埋没的将星!
他立刻跪地高呼:“陛下圣明!此乃开阔之路,强国之策!老臣附议!”
皇帝旨意一下,天下震动。各州府的勇武之士、怀才不遇的低级军官、甚至一些隐世的兵法传人,都纷纷涌向帝都,在武举考场上许多习武者展露身手,博取功名。
消息传到后宫,妃嫔们反应各异。
凤仪宫,皇后寝殿。兽耳鎏金香炉里吐出缕缕沉水香的清烟。殿内陈设极尽奢华,却又在细节处透着母仪天下的端庄与威仪。元若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