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06章苏绣寄情  玉佩牵缘:真假千金沪上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0006章苏绣寄情 (第2/3页)

足以让她们母女宽裕数月。但巡抚府上...会不会太过招摇?

    见她犹豫,管事压低声音:“听说巡抚大人与沪上的赵将军不睦,林娘子不必担心。”

    林氏一惊,抬头看向管事。对方眼中了然而宽容的笑意让她明白,这位管事或许早已猜到她的身份,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那...我便接下这活儿。”林氏轻声应允。

    带着银钱和新的绣活儿回到小院,林氏心情复杂。晓莹正在院中看蚂蚁搬家,见母亲回来,欢快地扑过来。

    “娘买了糖糕。”林氏取出油纸包,看着女儿开心的样子,暂时抛开了忧虑。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氏日夜赶工绣制《松鹤延年图》。晓莹总是安静地坐在一旁,时而摆弄布头,时而看母亲飞针走线。令人惊讶的是,她似乎对色彩和图案有着天生的敏感,常能指出细微的不协调之处。

    “这里,鸟的眼睛,黑黑的不亮。”三岁的晓莹指着仙鹤的眼睛说。

    林氏仔细一看,果然觉得用的黑色丝线过于沉闷,便换了一种带光泽的黑线,绣出来的眼睛顿时有了神采。

    “莹莹真聪明。”林氏由衷赞叹。她开始有意识地教女儿认色、辨线,晓莹学得飞快。

    这日,林氏正在绣松针,忽听门外传来张婶的惊呼声:“林娘子!快来看啊!”

    林氏急忙出门,只见晓莹坐在院中石凳上,小手拿着针线,正有模有样地在布上绣着什么。走近一看,竟是一朵简单的小花,针脚虽稚嫩,但结构分明,色彩搭配也恰到好处。

    “这...莹莹何时学会的?”林氏又惊又喜。

    张婶笑道:“平日里看你绣,就记住了。这孩子,真是个小精灵!”

    林氏蹲下身,轻轻握住女儿的小手:“莹莹喜欢刺绣?”

    晓莹点头,认真地说:“像娘一样,绣花花。”

    那一刻,林氏眼中泛起泪光。她想起莫家鼎盛时,多少名媛闺秀想学她的绣艺而不得。如今落魄至此,女儿却自然而然地继承了这门手艺。

    “好,娘教你。”她将晓莹搂入怀中,“但莹莹要答应娘,不可以轻易在外人面前展露这门手艺,知道吗?”

    晓莹似懂非懂地点头。

    从此,林氏开始正式教晓莹刺绣。从最简单的针法教起,晓莹学得认真又快。她不像其他孩子般好动,能安静地坐上一个时辰,专注于手中的针线。

    林氏发现,晓莹对色彩和图案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只需看过一遍,就能记住复杂的配色和针法顺序。她开始让女儿帮忙分线、配色,晓莹总能做得井井有条。

    《松鹤延年图》完成那日,绣坊管事看得赞不绝口,当即又预定了下一幅绣品。林氏的生活渐渐宽裕起来,但她依然节俭度日,将多余银钱悄悄存起,以备不时之需。

    这年秋天,晓莹四岁了。林氏送她去附近的私塾启蒙。私塾先生是个落第秀才,见晓莹聪慧可人,破例减免了一半束脩。

    晓莹在私塾学得很快,尤其字写得工整。但最让她开心的,还是每日放学后与母亲一同刺绣的时光。

    林氏开始教她更复杂的技法:双面绣、乱针绣、盘金绣...晓莹一一掌握,甚至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娘,这里用浅绿色,会不会更好?”她指着绣样上的一片荷叶。

    林氏尝试后,果然层次更加丰富。她惊讶地发现,女儿不仅在模仿,更开始有了自己的创作思维。

    然而平静的日子总是短暂。这日林氏从绣坊回来,见巷口有几个陌生人在打听什么。她心中一紧,悄悄绕道后门回家。

    “张婶,今日可有什么生人来过?”她问邻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