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6章暗流初涌,沪上疑云 (第3/3页)
堂屋里,面前放着一个大大的竹篾笸箩,里面是五颜六色的绣线。阿贝嘻嘻一笑,凑过去挨着王氏坐下,熟练地拿起几个线团,开始帮忙将散线绕到线板上。
“又去当孩子王了?”王氏睨了她一眼,语气带着嗔怪,眼底却藏着笑意。这个女儿,自小就比旁的女孩皮实、有主意,但也聪明孝顺,是她和丈夫的开心果。
“哪儿啊,我那是替天行道!”阿贝扬着下巴,手上动作不停,纤细的手指翻转间,杂乱的丝线很快变得规整,“娘,您瞧我这个‘喜鹊登梅’的图样怎么样?我琢磨着,把这里的枝干再绣得遒劲些,是不是更好看?”她说着,从笸箩底下抽出一小块绣了一半的布帛。
王氏接过来仔细看了看,点点头:“嗯,是有点意思了。我们阿贝这双手啊,天生就是拿绣花针的,比你娘我强。”她顿了顿,看着女儿明媚的侧脸,忽然压低声音道,“阿贝,你……你那块玉佩,可千万收好了,莫要再轻易拿出来给人瞧,知道吗?”
阿贝绕线的手指微微一顿。那块半圆形的、触手温润的玉佩,用一根红绳系着,此刻正贴肉藏在她的胸口。那是她被养父母捡到时,身上唯一的物件。她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拿出来玩,被邻居看到,引来了不少猜测和闲话,自那以后,养父母就再三叮嘱她要收好。
“我知道,娘。”阿贝点点头,声音轻了些,“我藏得好好的。”她下意识地用手隔着衣服按了按胸口那块微硬的凸起。那玉佩,像是一个烙印,提醒着她与众不同的来历,也系着一个她从未对人言说,却始终埋在心底的疑问——她究竟来自哪里?她的亲生父母,又是什么人?
这个疑问,在此刻的七里塘,只是一个少女深藏心底的秘密涟漪。而在风波将至的沪上,它却可能成为掀起惊涛骇浪的引信。
沪上,齐公馆书房。
年方十四,却已显露出少年挺拔身姿的齐啸云,正临窗而立。他穿着剪裁合体的白色衬衫和黑色西裤,面容俊朗,眉宇间已有了超越年龄的沉稳。他手中拿着的,正是福伯带回来的、莫清莹用过的一页习字纸。纸上字迹清秀工整,一如那个在贫寒中依旧努力向上的少女。
他看得专注,窗外花园里名贵的花卉无法吸引他的目光分毫。
父亲齐翰文坐在宽大的书桌后,手里拿着一份报纸,目光却并未落在上面,而是看着儿子的背影,缓缓开口:“啸云,福伯说,莫家那边,近来可能不太平。”
齐啸云转过身,眼神锐利:“是因为父亲之前提到的,关于莫世伯案子可能被重新调查的风声?”
齐翰文点了点头,神色凝重:“空穴不来风。赵坤势大,盘根错节,若他察觉,必不会坐以待毙。林夫人和清莹……她们的处境恐怕会更危险。”
齐啸云将手中的习字纸小心折好,放入上衣口袋,贴近心口的位置。他走到书桌前,看着父亲,语气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承诺:“父亲,我会保护好莹莹。无论发生什么。”
他没有说更多,但那双年轻却已然深邃的眸子里,闪烁的光芒已然说明一切。这不仅仅是儿时“保护妹妹”的戏言,而是在岁月沉淀中,悄然转变、日益清晰的情感与责任。
窗外,沪上的天空不知何时积聚起了乌云,阳光被彻底吞噬,风也开始变得急促,卷起地上的落叶,打着旋儿。
山雨欲来风满楼。
南北两地,一对血脉相连的姐妹,一个在沪上的暗流中谨慎求生,一个在水乡的阳光里恣意生长。而命运的丝线,已然开始悄然收拢,那半块作为信物、牵系着身世之谜的玉佩,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搅动起更大的风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