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章:古建大师的诞生  快用你无敌的避雨诀想办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章:古建大师的诞生 (第2/3页)

    一种奇特的信心涌上心头。这是他唯一可能抓住的机会。

    他花光大部分积蓄,置办了一身勉强得体的行头,鼓起勇气找到了“栖霞古刹”的修复项目组。接待他的是一位年轻助理,听闻这个来历不明、连基本身份芯片都没有的人声称能解决专家团的难题,态度可想而知地轻慢。

    “先生,我们很忙。如果您没有具体的方案,请不要浪费专家的时间。”

    争执声引来了项目负责人,一位头发花白、眉头紧锁的老教授。或许是被林逸舟眼中那种不合时宜的笃定所动,或许是真的被难题逼得走投无路,老教授竟抬手阻止了助理,沉声道:“让他说说看。”

    在场几位年轻的专家博士脸上已露出讥诮的神色。

    林逸舟深吸一口气,走到全息投影出的古庙结构图前。他没有直接说理论,而是拿起触控笔,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快速而精准地绘制起来。他画的不是栖霞古刹的推测图,而是记忆中观澜观那处偏殿的详细榫卯结构!每一个凹凸嵌合的角度,每一处受力的巧思,甚至木材的纹理走向,他都描绘得一丝不苟。

    “各位老师,”林逸舟放下笔,指向自己绘制的三维图形,“你们之前的复原方案,问题出在这里。你们认为的‘燕尾榫’其实是错的,这里用的是一种早已失传的‘鱼鳔衔珠’结构。看,这个凸起并非装饰,而是关键的应力分散点,它与这个弧面咬合后,能承受的扭力远超常规设计……”

    他开始详细解释,语言结合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现代工程力学的术语。他不仅指出了现有方案的错误,还完整阐述了正确的结构原理、施工步骤,甚至指出了几处现有支撑结构的潜在风险。

    起初的讥诮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死一般的寂静。几位年轻的博士瞪大了眼睛,看看图纸,又看看这个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