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十字路口抉择-心之所向外界之声  百年回响平行爸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十四章:十字路口抉择-心之所向外界之声 (第1/3页)

    小升初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终于在初夏时节,随着统考成绩的公布,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林小圈的成绩单,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林家激起了层层涟漪。数学:100分。英语:99分。语文:92分。总分291分,稳稳超过了本市“重点初中小升初统一测评”的最低资格线,更关键的是,他凭借之前获得的全市青少年编程大赛冠军的头衔,获得了优先进入第一梯队顶尖中学面试环节的“通行证”。

    这三所象征着不同教育路径和未来的学校,如同三座风格迥异的灯塔,矗立在林小圈人生的第一个重要航道上:

    钢铁中学:以其强大的理工科背景,尤其是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领域的霸主地位而闻名。这里是计算机天才、编程高手的聚集地,拥有全市最顶尖的信息学教练资源和实验室设备。进入钢铁中学的信息学班,意味着从初中开始,就将接受系统化、高强度的信息学训练,目标直指全国乃至国际的信息学竞赛奖牌。对于热爱编程的林小圈来说,这里无疑是梦想的殿堂。

    南城附属中学(南附中学):一所历史悠久、以综合实力和极高“重点高中”升学率著称的传统名校。它的“重点班”更是精英中的精英,汇聚了各科均衡发展的顶尖学生。进入南附重点班,意味着一条更为稳妥、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学霸”晋升之路,目标是三年后考入最好的高中,继而冲击顶尖大学。在大多数家长眼中,这是一条“正途”,是光宗耀祖的康庄大道。

    二上中学:一所新兴的、注重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素养的学校,提供丰富的选修课和社团活动,风格更为开放和多元。它像是一个充满未知与可能的万花筒,吸引着那些不愿被传统教育模式束缚的学生。

    这三所学校的面试邀请函,如同三枚沉甸甸的勋章,也像三份指向不同未来的地图,摆在了林小圈和他的家人面前。

    一、 面试风云:展现真实自我的较量

    接下来的几周,林小圈经历了他十二年人生中最为密集和紧张的一系列考核。

    首先是二上中学的面试。面试在一个充满设计感的开放式空间进行,氛围相对轻松。面试官更关注他的兴趣爱好、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对新鲜事物的看法。他们让林小圈描述他最喜欢的编程项目,询问他如果组织一次班级活动会如何策划,甚至聊了聊他对最近某部科幻电影的理解。林小圈虽然有些紧张,但谈到编程和创意时,眼睛里自然流露出的光芒,以及他逻辑清晰的表达,显然给面试官留下了不错的印象。然而,当被问及“如果你的编程爱好与基础学科学习出现时间冲突,你会如何取舍”时,林小圈犹豫了,他诚实地回答:“我……我会尽量兼顾,但可能……会更想先把程序调通。”这个回答,在崇尚“均衡发展”的二上中学看来,或许显得略微“偏科”。几天后,二上中学发来了委婉的拒绝信,理由是他的学科综合表现(尤其是语文)与学校培养“通才”的目标略有差距。

    虽然有些失落,但林小圈很快调整了心态,因为更重要的两场硬仗——钢铁中学和南附中学的面试接踵而至。

    钢铁中学的面试分两轮。第一轮是群体项目,将十来个孩子分成小组,要求在限定时间内,用给定的材料(包括一些简单的电子元件和编程模块)设计并演示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林小圈所在的小组抽到的题目是“设计一个智能教室节能系统”。在其他孩子还在争论分工和方案时,林小圈已经迅速在脑海里勾勒出了系统框架:光线传感器控制灯光、人体红外感应控制风扇、核心控制单元……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小组的技术核心,用简洁的语言分配任务,自己则专注于最核心的控制逻辑编程。在演示环节,他条理清晰地阐述了系统原理和创新点,虽然实物模型略显粗糙,但程序运行稳定,逻辑完美。面试官们,尤其是那位目光锐利的信息学总教练,频频点头。

    第二轮是单独面试。面试官的问题极具针对性:“你认为在编程中,最重要的是严谨的逻辑,还是天马行空的创意?”“你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以及它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如果一次重要的竞赛失败,你会如何调整心态?”这些问题超越了课本知识,直指思维深度和学科热情。林小圈在回答时,完全沉浸在了他所热爱的领域里,眼神专注,语气坚定,甚至在某些问题上与面试官进行了短暂的探讨。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与之匹配的潜力,几乎无法伪装。离开面试教室时,他看到那位总教练对他露出了一个几乎难以察觉的、带着赞许的微笑。

    南附中学的面试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严谨、规范,甚至带着一丝不苟的学术气息。面试在一个布置得像小型会议室的房间里进行,三位面试官表情严肃,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科知识、学习习惯和未来规划上。

    “林小圈同学,你的数学和英语成绩非常优秀,但语文成绩相对是短板,你计划如何在初中阶段弥补这一差距?”

    “请阐述一下你对‘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的理解。”

    “如果进入南附,你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分别是什么?”

    这些问题标准、传统,却切中要害。林小圈回答得中规中矩,他强调了会加强阅读和练笔来提升语文,认同勤奋的重要性,目标设定为“打好基础,争取考上重点高中”。他的回答稳妥,符合南附对“好学生”的期待,但少了在钢铁中学面试时那种迸发的激情和独特的光彩。整个过程,他更像是在完成一套规定动作,标准,却缺乏即兴的华彩。

    等待结果的日子是煎熬的。林小圈表面如常,每天上学、放学、写作业、偶尔逗逗妹妹,但内心的忐忑只有他自己知道。顾无双将一切看在眼里,只是默默地在生活上给予更细致的照顾,绝口不提择校,营造出一种外松内紧的氛围。而林大强,则延续着之前的沉默,仿佛这件事与他无关,但顾无双偶尔能捕捉到他浏览教育论坛时凝重的表情,以及听到电话铃响时瞬间的紧张。

    终于,在两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两封承载着不同未来的信件几乎同时抵达。

    钢铁中学的录取通知:诚挚邀请林小圈同学加入我校“信息学特色班”。

    南附中学的录取通知:热烈祝贺林小圈同学被我校“初一年级重点班”录取。

    喜悦如同爆炸的烟花,瞬间照亮了林小圈的小脸,他拿着两封信,在客厅里兴奋地转了好几个圈!但很快,烟花散去,一个更加艰难、更加沉重的选择题,赤裸裸地摆在了面前。

    二、 家庭会议:三代人的观念角力

    这是一个周末的傍晚,晚饭后,一家人坐在客厅里。气氛不像庆祝,反而有种无形的凝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