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高层回响 (第1/3页)
经过近一周紧锣密鼓的奋战,经济研究所的小会议室内,攻坚小组的成员们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桌上摊满了修改痕迹累累的报告草稿、密密麻麻的数据表格和反复核验的案例材料。
“好!最后一遍,确认‘数据消化吸收能力瓶颈’这个核心概念的表述,是否精准且易于政策制定者理解!”刘所长声音沙哑却有力,手指敲打着投影幕布上的最终版摘要。
老秦推了推眼镜,逐字念道:“……并非数据不足,而是企业(尤其是传统中型企业)在数据洪流中,缺乏有效筛选、解读并将其转化为决策依据的‘内在能力’。此瓶颈制约了数据要素的边际效益,导致投入与产出出现非线性关系……”
“我觉得‘内在能力’这个词可以再斟酌一下,”王老师摸着下巴,“是否换成‘组织化吸收与转化机制’更显专业和系统性?”
李老师立刻反驳:“老王,太学术了!给领导看,要直观!‘内在能力’虽然直白,但一听就懂关键在哪!”
陈教授点头附和:“我同意老李。这份报告的核心是引起重视、推动行动,术语堆砌反而增加理解成本。”
林窈安静地听着,快速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要点,适时开口,声音清晰平和:“所长,各位老师,我补充一点。我们在案例访谈中,多家企业负责人自己描述困境时,用的就是‘吃不透’、‘用不好’这类非常朴素的词。或许,‘内在能力瓶颈’既点明了问题的本质(在企业自身),又保留了来自一线的‘语言质感’,更容易引发共鸣。”
刘所长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定格在林窈身上,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小林这个角度提得好!就按这个定稿!‘内在能力瓶颈’,准确又接地气!好了,如果没有其他意见,《研究进展与深化建议》第一期报告,最终版——定稿!”
会议室里瞬间响起一片松气声和低低的欢呼,持续高强度的脑力消耗后,是巨大的成就感。
周四晚上,为了确保报告格式完美、附件齐全,林窈和几位核心成员又加班到了近十点。
周砚深下班后,让司机直接将车开到了社科院,安静地停在路边。
林窈拉开车门坐进后座,带着一身淡淡的疲惫和墨粉气息,对前排的司机小王轻轻点了下头,然后才看向身旁的周砚深。
周砚深合上手中正在看的文件,侧头看她,眉头微蹙,语气带着明显的不赞同:“你这周加班太多了,几乎天天熬到这么晚。”
林窈靠进座椅,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脖颈,声音带着倦意:“这不是出报告吗?第一期,大家都想做得尽善尽美,所以就忙了点。”
“那也不能这样透支身体。”周砚深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