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和她回家  喀什的云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章 和她回家 (第1/3页)

    陈风自认为在喀什的这几天是他近些年最放松的日子。

    睡到自然醒,起床下楼就能看到提前准备好的当地传统特色早餐。

    虽然只是煎鸡蛋、牛奶和买来的油馕、薄皮包子和居瓦瓦,但却足以给身体注入满满的活力。

    吃饱喝足背着小包出门,穿过墙上挂满各色老旧餐具和物件的碗碟巷,从东城门大道步出,就能看到街对面有一片依山而建的黄土建筑群静静矗立在高崖之上。

    陈风之前在网络上看的每一篇旅行博文几乎都会提到这处始建于西汉时期的“高台民居”,在两千年的风雨变迁中,它们始终保持着传统维吾尔族的建筑风格和生活形态。

    没有预设任何游览路线,把每一次向左向右的选择完全交给直觉。

    狭窄弯曲的巷道,过街楼、小胡同、手工作坊随处可见,每一栋房子都以当地盛产的黄土、红柳或是杨木为原料,夯土筑墙、木梁搭架、苇草覆顶,层层叠叠不断向上延伸,乍一看就好像房子连着房子、巷子连着巷子、屋顶连着屋顶。

    陈风兴致勃发,很快就来到了民居的核心区域,这里有些建筑上挂着“加固维护中”的标牌,但大部分还处于开放的状态。

    墙面上装饰着维吾尔族特色的木雕门窗和彩色砖饰,上方的“拱券”造型则融入了伊斯兰建筑的元素。

    四周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样引人入胜,老人坐在庭院的葡萄架下编织地毯,妇女在门口晾晒手工刺绣的布料,孩童在街巷里追逐嬉戏,手工作坊里此起彼伏的铜器敲打声不绝于耳。

    陈风胆子大,在给一位维族大哥递上香烟后得到允许进到建筑内部参观,民居内的“空中巷道”和“过街楼”形成了极为独特的“楼上楼、楼中楼”结构。

    沿着木制栈道陈风直接就从大哥的家里走到了他儿女的住所,邻里间完全没有像上海那种物理层面上的“隔阂”。

    大家一起劳作,一起生活,一起歌唱,一起跳舞,相互扶持,迈过千年的风霜。

    从高台民居出来的时候已经临近傍晚,陈风没想到自己会在一个“景点”足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