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想离了 (第1/3页)
开学后的燕园,褪去了寒假时的寂静,重新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与活力。
然而,对于经济系的学生们来说,开学后不久,就发生了一件足以在整个学校、乃至全国高校都掀起轩然大波的大事。
系里,准备正式开设一门名为《西方经济学》的全新课程。
要知道,在当下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经济学理论,几乎是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划等号的。
他们从入学以来,学习的就是《资本论》,探讨的就是剩余价值、生产关系和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这个变革的导火索,源于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一场影响深远的国外经济学家讲座。
在讲座上,几位在海外早已声名卓著的顶尖华裔经济学家,回到故土,第一次向国内的学术界,系统地介绍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一系列基础的、在西方早已发展成熟的经济学理论。
林知微和班里的许多同学,都去参加了那次讲座。
当那位来自斯坦福大学的老教授,在黑板上,画出那条经典的“供给-需求”曲线时,整个礼堂里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那是一种全新的、完全颠覆了他们既有认知体系的分析工具和思想方法。
对他们这群在计划经济理论中沉浸已久的学生来说,那扇窗一旦被推开,外面那个五彩斑斓、充满了无限可能的全新知识体系,便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席卷而来。
也正是这次讲座,促使系里下定了决心,要“第一个吃螃蟹”,率先在全国高校中系统地开设《西方经济学》的课程。
这一举动,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支持者奔走相告,认为这是思想解放、与国际接轨的重大进步。
而反对和批判的声音,也同样言辞激烈地批判这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糖衣炮弹”,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公然背叛”。
一时间,整个燕园的上空都笼罩在一种新旧思想激烈碰撞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