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9章 想念  七零年代:大佬前妻带球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99章 想念 (第1/3页)

    周译跟香港闻家合资的电器厂,从选址、建厂到正式投产,整整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工厂坐落在深圳蛇口工业区的东北角,三栋崭新的厂房在一片原本的荒地上拔地而起。建成之后,跟深圳大部分工厂一样,主要就是做来料加工。

    这种模式,在一九八二年的深圳几乎随处可见,是特区经济起步阶段最主流的生产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两头在外”——原材料在外,市场在外,深圳的工厂只负责中间的加工组装环节。

    合资的香港闻家负责从国际市场采购所有或关键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运送到深圳的工厂。

    闻家在香港有专门的采购团队,他们从日本购买电机和轴承,从台湾购买塑料外壳的原料,从韩国采购电子元件。

    这些原材料和零部件经过香港的仓库中转,然后通过口岸进入深圳。每周都有几辆大货车满载着各种包装箱,开进工厂的大门。

    他们主要生产电风扇、盒式磁带录音机还有电熨斗等小型家用电器。这些都是当时国际市场上需求量很大的产品。

    电风扇是最大宗的产品,有台式的、落地式的、吊扇,每个月的产量能达到一万台。盒式磁带录音机是新增加的产品线,今年七月才开始生产,目前月产量在两千台左右。

    组装好的成品通过香港转口到国际市场,还有部分返销香港。

    闻家在香港有自己的出口公司和销售网络,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甚至还有一部分出口到欧洲。

    这种模式的生命线是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这是周译反复跟所有管理人员强调的两个核心指标,必须确保每一台出厂的电风扇和小型电器都符合海外客户的标准。

    为此,周译专门从广州的一家老牌电器厂挖来了一个质检主管,姓陈,四十多岁,在电器行业干了十多年。

    陈主管建立了三级质检制度,只有通过了所有测试的产品,才能贴上合格标签,进入包装流程。

    周译在质检这件事上近乎苛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