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生四合院 (第3/3页)
,所有的质疑和非议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羡慕和恭维。
刘宇轻轻抚平衬衫上的最后一丝褶皱,思绪从回忆中抽离。他为自己当年的选择感到庆幸,那一步,是他人生的奠基石。
他很清楚这个时代大学生的价值。
首先是经济上的。从入学开始,国家就全包了。
学费、住宿费全免,每个月还有十几块钱的助学金。
这笔钱,在当时普通工人工资只有二三十块的背景下,不仅能让他吃饱穿暖,甚至还能省下一点补贴家用。
其次是毕业后的待遇。中专生毕业,一般定为技术员或23级行政干部,转正后工资大概在40元左右。
而他们这些重点大学的本科生,毕业实习期一年,就能拿到56元的高薪!这笔钱,足够养活一家人了。
更重要的是出路和发展。
中专生分配的单位有好有坏,而他们这些水木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去向根本不用愁。
要么是各大部委,要么是国家级的研究院所,再不济也是红星轧钢厂这种大型国营骨干企业。
进去之后,发展的路线也极为清晰。
走技术路线,可以从技术员做起,一步步晋升为工程师、总工程师,成为一个单位的技术权威,受人尊敬,地位超然。
走管理路线,因为大学生自带“干部身份”,起点就高。
只要能力不差,情商在线,很容易就能转岗到管理岗位,从科员到科长,再到副厂长、厂长,前途一片光明。
甚至,如果想继续深造,还可以留校或者去研究院,成为一名受人敬仰的学者、研究员。
这三条路,无论哪一条,都是通往人生巅峰的康庄大道。
刘宇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规划。
深造这条路,他首先就排除了。
他不是真正的科学狂人,而且他知道未来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埋头搞学术并非安稳之选。
在时代的浪潮中,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实际权力,远比单纯的知识更重要。
剩下的,就是在技术路线和管理路线中做选择。
这两条路,各有千秋。
技术路线安稳,凭本事吃饭,不容易受到政治风波的波及。
管理路线则上限更高,权力更大,能够调动的资源也更多。
刘宇并不急于做出最终决定。
他打算先进入单位,站稳脚跟,利用自己超越时代的眼光和知识,做出一番成绩,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但无论如何,他的起点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院子里的所有人,甚至超过了这个时代99%的同龄人。
“刘宇!好了没有?该走了!”
门外传来了父亲刘海中兴奋的催促声。
“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