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临危受命的极限测试 (第2/3页)
一声轻微的、但清晰可闻的“嘎吱”声,运动轨迹出现了一个微小的、但肉眼可见的顿挫,导致即将成型的圆弧起点处出现了一个不自然的折角!
虽然设备很快恢复了运动,继续走出圆弧轨迹,但那个瑕疵已经刻在了那里。
现场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王永革的脸色一下子白了,陈继业扶眼镜的手僵在半空。李副部长的眉头微微皱起。
刘总工和孙总工交换了一个“果然如此”的眼神。
陈高工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看来,这‘新脑子’偶尔也会‘卡壳’。”
压力如同实质般压在每个人心头。
一次失败的演示,可能之前所有的努力和成绩都会被大打折扣。
赵四的心脏也是猛地一缩,但他强迫自己迅速冷静下来。
知识图谱中关于伺服系统动态响应和机械间隙补偿的信息飞速闪过。
“不是控制逻辑错误,”他瞬间判断,“是Z轴伺服驱动在方向改变瞬间响应延迟,叠加了丝杠传动机构的反向间隙!”
问题很棘手,涉及机械和电气的耦合,不是简单修改程序能解决的。
但现在停下来解释,只会显得苍白无力。
就在这时,赵四脑海中灵光一闪,想起之前签到获得的那份【步进电机细分驱动原理示意图】中,提到过一种通过软件预置脉冲来补偿微小机械间隙的方法。
虽然这是为步进电机设计,但其思想可以借鉴!
硬线数控无法实时修改程序,但可以通过优化控制板卡上产生脉冲的时序逻辑来模拟这种补偿效果!
“请稍等!”
赵四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打破了僵局,
“系统识别到轨迹偏差,正在进行自适应补偿校准。我们需要一分钟。”
这话半真半假。
系统确实“识别”了偏差(通过他的眼睛和大脑),但“自适应补偿”则需要他手动干预。
他没时间详细解释,只能行险一搏。
不等专家们反应,赵四迅速转身,打开控制柜,在陈继业惊愕的目光中,指向Z轴控制板上一块可调电阻和一个小型拨码开关。
“继业,听我指挥!调整R17阻值,增加百分之五。将S1拨码开关第三位拨到ON!”
陈继业虽然不明所以,但对赵四的无条件信任让他立刻执行。
他小心翼翼地用螺丝刀微调了那个米粒大小的可调电阻,然后改变了拨码开关的状态。
“赵组长,调整完毕!”
“重新装填纸带!从圆弧段起始点之前两个程序段开始执行!”
赵四下令。他要重演刚才出问题的环节。
操作员额角见汗,但手脚利落地倒带、重新装夹、定位。
第二次演示开始。纸带阅读机再次咔哒作响,机床重复之前的运动。又到了那个关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