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旧院寻遗证,玉佩露端倪 (第2/3页)
,苏家陪嫁了十二箱财物,还有五间商铺,这些账本就是记录这些东西的。”
凌燕拿起最上面的一本账本,翻开第一页,上面用毛笔写着 “大靖二十三年,苏氏嫁入永宁侯府,陪嫁清单”,下面一一列着财物的名称、数量和存放地点:赤金手镯六对,放在东厢房的樟木箱里;上等丝绸二十匹,存于库房第三排货架;城南 “锦绣阁” 丝绸铺一间,掌柜姓王……
她一页页地翻着,越往后看,眉头皱得越紧。账本上记录的财物,从苏氏病逝那年开始,就有了多处 “缺失”:大靖二十六年,三匹云锦 “赠予” 柳氏的侄女做嫁妆;大靖二十七年,“锦绣阁” 的利润被 “借走” 五百两,用于柳氏之子凌轩的满月宴;大靖二十八年,库房里的四对玉如意 “遗失”,柳氏批注 “已派人寻找,未果”……
“这些根本不是‘赠予’或‘遗失’!” 青黛凑过来看了几页,气得声音都有些发抖,“那年柳氏侄女出嫁,奴婢明明看到她的嫁妆里有三匹云锦,当时还觉得奇怪,夫人的云锦怎么会到她手里,原来竟是柳氏私自拿的!还有‘锦绣阁’的利润,每年至少有一千两,她只说借走五百两,剩下的肯定被她贪了!”
凌燕的指尖用力按着账本上的墨迹,心里的寒意越来越重。柳氏不仅想害死原主,还贪墨了苏氏的嫁妆,如此贪婪狠毒,真是让人不齿。她把账本放回漆盒,又拿起那个锦缎小包裹,打开一看 —— 里面是一枚玉佩,玉佩呈椭圆形,质地是上等的和田玉,颜色洁白,上面刻着一个 “柳” 字,字的周围还雕着细密的缠枝纹。
“这玉佩……” 凌燕的心跳突然加快,原主落水前的记忆碎片瞬间涌来 —— 那天她在荷花池边,凌薇拿着一支荷花跟她说话,突然有人从身后推了她一把,她掉进水里时,恍惚看到推她的人腰间挂着一枚玉佩,玉佩上的 “柳” 字在阳光下闪了一下……
“小姐,这玉佩怎么会在夫人的暗格里?” 青黛也认出了玉佩的样式,脸色变得苍白,“这是柳氏的陪嫁玉佩啊!当年柳氏刚入府时,天天戴着,后来她说玉佩丢了,还让府里的人找了好几天,怎么会在夫人的暗格里?”
凌燕捏着玉佩,玉佩冰凉的触感透过指尖传来,让她瞬间清醒。柳氏说玉佩丢了,可玉佩却出现在生母的暗格里,这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柳氏故意把玉佩藏在这里,想栽赃生母;要么是生母当年发现了柳氏的什么秘密,把玉佩扣了下来,作为证据。
“青黛,你还记得柳氏说玉佩丢了是什么时候吗?” 凌燕问道。
青黛仔细想了想,“大概是夫人病逝后半年,柳氏刚被扶正不久。当时她还哭着跟侯爷说,这玉佩是她母亲留给她的遗物,丢了很伤心,侯爷还安慰了她好几天。”
苏氏病逝后半年…… 凌燕心里有了个猜测:或许生母的死,和这枚玉佩有关。柳氏可能在苏氏病逝前,就与她有过争执,玉佩不小心落在了苏氏手里,苏氏把它藏在暗格里,想作为日后揭穿柳氏的证据,可没想到自己突然病逝,这枚玉佩就一直留在了暗格里。
“小姐,现在该怎么办?” 青黛看着凌燕,眼神里满是急切,“我们有账本和玉佩,是不是可以直接交给侯爷,让侯爷处置柳氏?”
凌燕摇了摇头,把玉佩放回锦缎包裹里,和账本一起放回漆盒,“还不行。账本上虽然有记录,但柳氏肯定会狡辩,说这些是经过侯爷同意的;玉佩虽然是柳氏的,但她可以说早就丢了,是别人捡到后放在这里的,没有确凿的证据,侯爷不会轻易相信我们。”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窗外的老槐树上,“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先查清这枚玉佩的来历,还有柳氏当年为什么要说玉佩丢了。青黛,你去跟府里的老下人打听打听,尤其是以前在静云院当差,后来被柳氏调走的人,问问他们有没有见过这枚玉佩,或者知道柳氏和夫人当年的矛盾。”
青黛点头,“奴婢明白!不过柳氏的心腹丫鬟看得紧,奴婢得小心点,不能让她们发现。”
凌燕嗯了一声,又叮嘱道:“你先从厨房的张妈入手,她以前是夫人的陪房,后来被柳氏调到厨房打杂,心里肯定对柳氏有怨气,而且她在府里多年,知道的事情多。你就说想请教她做夫人以前爱吃的桂花糕,趁机跟她聊聊天,旁敲侧击地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