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新政风起,毒粮暗谋 (第1/3页)
禅位大典结束后的第三日,新帝萧景珩正式临朝。太和殿内,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手持朝笏,恭敬地站在殿下,目光落在龙椅上的年轻帝王身上 —— 明黄色龙袍衬得他身姿愈发挺拔,眉宇间褪去了东宫时期的温润,多了几分帝王的威严与沉稳。
凌燕身着皇后朝服,站在东侧的凤座旁,头戴七尾凤冠,流苏轻轻晃动,却丝毫不显张扬。她的目光始终落在萧景珩身上,眼中满是骄傲与信任 —— 她知道,眼前这个男人,定会成为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
“众卿平身。” 萧景珩的声音沉稳有力,回荡在太和殿内,“今日临朝,首要之事便是推行新政。前几日查抄宸妃余党时,发现江南盐场积弊深重,盐税流失严重,百姓吃盐艰难。朕决定,即日起改革盐税制度,取消盐商专卖权,由朝廷统一管理盐场,降低盐价,让百姓都能吃上平价盐。”
话音刚落,殿内顿时响起一阵细微的议论声。盐税一直是朝廷的重要财源,也是旧贵族与盐商勾结牟利的关键领域,萧景珩的新政无疑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户部尚书李大人率先出列,躬身行礼:“陛下,盐税改革事关重大,若是取消盐商专卖权,恐会引起盐商不满,甚至引发江南动荡。还请陛下三思!”
“李大人此言差矣。” 凌燕轻声开口,声音清晰地传遍太和殿。百官的目光纷纷转向她,眼中满是惊讶 —— 自开国以来,极少有皇后在朝堂上直言政事。
萧景珩看向凌燕,眼中带着一丝温柔的默许。凌燕上前一步,继续说道:“前几日在江南查盐场时,我亲眼所见盐商与贵族勾结,将盐价抬高十倍,百姓只能吃掺了沙土的劣质盐,甚至有人因无盐可吃而生病。如今陛下推行盐税改革,正是为了百姓谋福祉,何来动荡之说?至于盐商的利益,朝廷可设立补偿机制,引导他们转型经营其他产业,既保百姓利益,也兼顾盐商生计,何乐而不为?”
凌燕的话条理清晰,既点明了盐场积弊,又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百官听后,纷纷点头赞同,连之前反对的李大人也沉默不语。
萧景珩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对凌燕微微颔首,随即对百官说道:“皇后所言极是。盐税改革之事,由户部牵头,皇后协助制定细则,务必在一个月内落实到位。若有贵族或官员暗中阻挠,严惩不贷!”
“臣等遵旨!” 百官齐声应和,声音坚定有力。
朝会结束后,萧景珩与凌燕并肩走回坤宁宫。暖阳透过宫道旁的柳树,洒下细碎的光影,微风拂过,带着淡淡的花香。
“今日在朝堂上,多亏有你。” 萧景珩握住凌燕的手,语气带着一丝温柔,“若不是你挺身而出,李大人他们恐怕还会百般阻挠。”
“我们是夫妻,本就该相互扶持。” 凌燕笑着说,“再说,盐税改革关乎百姓生计,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对了,我今日整理江南盐场的资料时,发现有几家盐商与前朝余孽的旧部有往来,或许我们该重点关注一下。”
萧景珩眼中闪过一丝冷意:“你说得对。这些人贼心不死,定不会轻易放弃。秦风已经派人去调查了,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
接下来的几日,凌燕全身心投入到盐税改革细则的制定中。她结合在江南查案的经验,制定了 “盐场官营、统一定价、定期巡查” 的制度,还设立了 “盐政监察司”,专门负责监督盐场运作和官员行为,防止贪污腐败。萧景珩对凌燕的方案赞不绝口,当即下令推行。
然而,新政推行的第五日,京城却突发意外。
当日清晨,负责皇宫御膳房食材采购的侍卫匆匆赶到坤宁宫,脸色苍白地跪在地上:“陛下,娘娘,大事不好了!今日送来的粮食中,发现了剧毒!御膳房的厨师误食后,已经中毒身亡了!”
“什么?” 萧景珩和凌燕同时站起身,眼中满是震惊。
“仔细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萧景珩的声音沉了下来,语气带着一丝威严。
“今日寅时,粮商王大户按照约定,将粮食送到御膳房。厨师张师傅在检查粮食时,发现有几袋大米的颜色异常,便取了一点尝尝,没想到刚吃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