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0章 托投资金的秘密初现  飞来的儿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60章 托投资金的秘密初现 (第1/3页)

    手机还在震动,一下又一下,像某种固执的叩问。亚瑟没有看,甚至连眼皮都没抬。他把屏幕朝下扣在桌上,动作干脆得近乎冷漠,仿佛那不是一部通讯工具,而是一块即将引爆的定时装置。书房里很静,只有空调低频运转的声音,和他自己缓慢却清晰的心跳。

    他起身走向角落的保险柜,脚步沉稳,每一步都像是踩在记忆的旧轨上。这台保险柜是他五年前亲手装上的,当时是为了存放公司早期融资合同的原始副本,如今却成了他唯一能信任的“大脑外延”。输入密码时,指尖略作停顿——那是他母亲去世那天的日期,一个不会被任何人猜到、也不会轻易遗忘的数字。

    柜门开启,金属冷光倾泻而出。他取出一个新的加密设备,黑色外壳,无标识,接口隐蔽,是陈启明半年前托人从新加坡带回来的定制品,号称“物理隔绝级安全终端”。他没急着使用,而是先将旧设备塞进屏蔽袋,封口,再放进抽屉底层的铅盒中。这是规矩:一旦怀疑线路暴露,立刻切断所有可能的信号路径。

    刚才那条短信还在他脑子里转:“小心身边人。”三个字,没署名,没上下文,用的是境外跳板服务器转发的匿名通道。他知道这不是恐吓,而是预警——有人在他尚未察觉的时候,已经盯上了他的调查方向。

    他换上新设备,断开Wi-Fi、蓝牙、NFC,甚至拔掉了笔记本的网线接口。然后打开那台从不联网的备用笔记本,机身老旧,系统停留在三年前的离线版本,硬盘经过七次覆写加密,连恢复数据都几乎不可能。启动过程缓慢,风扇嗡鸣如老马喘息,但他不急。时间越慢,越安全。

    刚坐下,门铃响了。

    短促两声,不多不少,节奏与平时不同。亚瑟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没动。他侧耳听了一瞬,随即起身走到监控面板前。画面里,陈启明站在门外台阶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夹克,领口磨出了毛边,手里提着一个黑色布包,像是刚从哪个城中村的小店走出来。天色阴沉,路灯未亮,他的脸半隐在阴影里,眼神却直直盯着摄像头,没有闪躲。

    亚瑟按下通话键,声音冷静:“怎么不提前说?”

    “说了就不安全。”陈启明声音不大,语气平实得像在讨论天气,“你让我查的事,有结果了。”

    亚瑟沉默两秒,解锁大门。门开后,他没有迎上去,而是退后半步,让出通道的同时也掌控着距离。陈启明进门,顺手拉上走廊的窗帘,动作熟练得如同来过无数次。他没往客厅走,直接进了书房,反手关上门,咔哒一声轻响,隔绝了整个世界。

    他把布包放在桌上,打开,里面是一个U盘和一张手写的纸条。纸张泛黄,像是从某个旧账本上撕下来的,字迹潦草却有力,像是怕被人扫描识别,故意扭曲了笔画。

    “你最近查的资金缺口,不是普通的挪用。”他说,声音压得很低,“源头在国外。”

    亚瑟坐到电脑前,插上U盘。文件需要双重验证,他输入一串字符,那是他和陈启明大学时期共用过的密钥变形体,源自他们毕业论文里的随机数生成算法。屏幕跳转出一份跨境资金备案记录,表格格式标准,盖有电子签章,看起来毫无破绽。

    但那一行数据刺痛了他的眼睛。

    一笔两亿美金的信托基金,标注为“华侨文化产业扶持专项”,托管方是华瑞资本旗下的离岸公司,注册地在开曼群岛。名义用途是国内影视项目投资,备案时间是三年前。

    亚瑟的手指滑动页面,继续往下翻。拨付状态显示为“技术延迟”,理由是“项目评估未完成”。可账户流水却清楚地写着:资金在登记后第七天,便通过SWIFT系统分三笔转出,总额两亿,转入一家名为“南太平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离岸实体,该公司注册于塞班岛,股东信息为空白。

    “这笔钱三年前登记,名义上用于国内影视项目投资。”陈启明站到他身后,声音贴着他耳根落下,“但实际从未进入清算流程。拨付状态一直是‘技术延迟’,可账户流水显示,资金在登记后第七天就转出了托管系统。”

    亚瑟盯着那行数字,心跳渐渐加快。金额太大,远超艾迪新剧所需的投资规模——那部剧预算不过八千万人民币。时间也太巧,正是他公司启动新一轮融资计划的前一周。

    他忽然意识到什么,猛地抬头:“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