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钢铁洪流 (第2/3页)
心。他深知,面对敌人这种依托绝对物质优势的“绞杀战”,仅凭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已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甚至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在一次紧急作战会议上,谢文渊指着地图上被敌机重点封锁的交通线,语气沉重而坚决,“我们必须正视现实,调整策略。与敌人拼消耗,正落入其圈套。我建议:第一,全线转入战略防御,利用朝鲜多山地形,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体系,保存有生力量,消耗敌人。第二,集中工兵和后勤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建立‘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这包括加强防空力量、修建隐蔽道路和备用桥梁、组织人力畜力进行分段倒运。第三,开展冷枪冷炮运动,以小规模的主动出击和狙击作战,不断杀伤消耗敌军,积小胜为大胜。”
他的建议,结合了前线实际情况和红军时期反“围剿”的宝贵经验,得到了司令部主要领导的重视。很快,志愿军统帅部发出了 “持久作战,积极防御” 的战略指示。一场与敌人比拼耐力、智慧和后勤保障能力的新的斗争形式,在朝鲜战场上全面展开。
谢文渊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了协助组织后勤保障和巩固防御的工作中。他参与研究如何利用夜色和恶劣天气组织运输,如何设置假目标迷惑敌机,如何推广“猫耳洞”、坑道工事以减少伤亡。他督促后勤部门想尽办法,从国内调集更多的汽车、高炮,组织更多的民工担架队、运输队入朝。他与工兵专家探讨坑道构筑的标准和防炮、防毒气措施。
与此同时,他也密切关注着前线部队战术的转变。曾经大规模、长距离的迂回穿插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连、排规模的精干小分队,利用夜暗和复杂地形,渗透到敌军阵地间隙,袭击指挥所、炮兵阵地、仓库,捕捉俘虏,搅得敌军日夜不宁。神枪手和神炮手们活跃起来,用有限的弹药,精准地消灭着暴露的敌军人员和技术装备。这些战术虽然单次战果不大,但日积月累,给敌军造成了持续的杀伤和心理压力。
在一次视察前沿防御阵地时,谢文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