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巧周旋,智退强敌 (第2/3页)
海地形熟悉的当地向导。
越往东走,地势逐渐平坦,空气中开始带上咸腥的海风气息。数日后,一片广袤荒凉的海岸线出现在眼前。这里远离城镇,礁石嶙峋,人迹罕至,正是理想的秘密基地。
栗晓燕带着人沿着海岸线勘察了数日,最终选定了一处背风、滩涂平坦、潮汐规律的海湾。她指挥侍卫和向导,按照图纸,开始修筑简易的盐田——开挖引水渠,平整滩涂,修筑田埂。
起初,侍卫们对这位“栗先生”的命令将信将疑,觉得这法子闻所未闻。但当海水被引入修好的盐田,在烈日和海风的共同作用下,水分迅速蒸发,留下一层白花花的盐晶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成了!真的成了!”侍卫长抓起一把粗盐,激动得声音发颤。这出盐的速度和量,远超传统的煮盐法!
栗晓燕却并未满足。她仔细观察着盐晶的纯度,又指挥人尝试不同的海水浓度、蒸发时间,优化流程。几天后,产出的盐已经相当洁白细腻。
“此法可行。”栗晓燕对侍卫长道,“你立刻派人回报世子,同时开始扩大盐田规模。第一批产出的盐,优先供应军中。记住,此地必须严格封锁消息,所有参与人员,不得擅自离开。”
“属下明白!”侍卫长肃然应命,看向栗晓燕的眼神已满是敬畏。
栗晓燕在海边停留了半月,确保晒盐流程稳定下来,并留下了进一步改进的详细章程。随后,她带着第一批成品盐样本,返回朔方城。
当萧煜看到那雪白晶莹、品质上乘的盐时,饶是他心志坚定,也忍不住抚掌大笑:“好!好一个栗先生!此乃天助我北疆也!”
盐场的成功,意味着北疆有了一条稳定而庞大的财源。萧煜立刻调动最核心的力量,全力经营沿海盐场,并着手建立秘密的运输和销售渠道。
栗晓燕则利用这笔即将到来的巨额财富中的属于她的部分,开始加速布局自己的势力。她通过秘密渠道,联系上了蛰伏已久的钱嬷嬷,指令她携部分可靠人手,北上至靠近北疆的一座边境小城“云州”落脚。云州虽小,却是连接北疆、西域和中原的交通枢纽,商贾云集,消息灵通,正是建立据点的理想之地。
她让钱嬷嬷以商贾身份在云州立足,明面上经营皮货、药材生意,暗地里则开始重建情报网络,重点搜集朝廷动向、宇文氏势力分布以及各地物产、商业信息。同时,她开始将之前构思的一些“小发明”付诸实践——利用北疆丰富的羊毛资源,改良纺织技术,制作更保暖舒适的毛毡;尝试酿造高度数的烈酒,作为御寒和交易的硬通货;甚至开始摸索火药的简易配方,作为未来的战略储备。
她的商业帝国和情报王国,如同盐田里的盐晶,在无人注视的角落,悄然生长。
然而,就在栗晓燕忙于布局未来之时,一场来自草原的危机,骤然降临。
初秋,北狄一支数千人的骑兵,绕过边防重镇,突袭了朔方城以北百余里的一个大型军马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